资源描述:
《丹麦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1期丹麦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启示2010年3月丹麦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启示韩松立(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本文在介绍丹麦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指出丹麦英语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语言输入过程以及良好的语言环境。借鉴丹麦的英语教育经验,文章着重探讨了中国英语教育可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教材教法的提高或改进及良好的语言环境的营造方面进行加强。关键词:丹麦;环境;英语教育;输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对国民外语语言素质非开始接触并使用少量英语。由于当时英国国力强常重视并积极推进外
2、语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发展。盛,学习和使用英语成为一种时尚。但这一时期中国在近二十多年里,在外语教育方面也进行了的英语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少数人的特权范围内,许多改革。从教育部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也可以看部分有条件的王室成员和贵族通过聘请私人教师出,英语教育和教学受到空前重视。然而,由于学习英语,丹麦英语教育还并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受到语言环境、文化以及历史发展条件等因素的且英语教育的内容以语法为主。学习英语在这一制约,中国全面系统的英语教育起步较晚,在英阶段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语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语言环境等方面还
3、很不2.平民时代。丹麦王室成员和贵族学习英语完善。在非英语国家中,丹麦是英语教育最为成仅在丹麦小范围内开展。随着丹麦经济的发展和功的国家之一。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丹麦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在十八世纪末期,许(EuropeanCommission,2004),在500多万丹麦人多丹麦平民开始争取更多的权利,要求学习英语。口中,有77%的丹麦人能够较熟练的运用英语。丹为顺应这一潮流,丹麦政府对高中教育进行改革,麦的英语教育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丹麦英语教育的开始在高中教授英语,丹麦的英语教育从此走向经验能
4、否被中国借鉴?文章将从丹麦英语教育的发大众化。到1855年,英语已经成为丹麦高中的必展历程入手,对丹麦英语教育的成功进行剖析。修课,但此时丹麦的英语教育还并未以交际和实一、丹麦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用为主要目标。丹麦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高福利国家。近年3.叶斯帕森时代。真正将丹麦英语教育推向来,外国移民数量不断增加,已占丹麦总人口的成功的是丹麦著名语言学家叶斯帕森。相对于传7.8%。大量的外来移民使丹麦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统的应试教育,叶斯帕森提倡英语学习应该是实多元文化的社会。同时,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践性和相
5、关性的,应该为英语学习者创造一个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深了丹麦与其它欧盟成员国之拟英语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尝试使用英语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于高度的国际化,丹麦境内的各种表达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强调所使用的语言超过100种,因此,许多丹麦人保持提高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叶斯着掌握三到四门语言的传统。自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领导的丹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他的思想体系来,英语地位在丹麦不断得到加强,英语成为丹对整个丹麦英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英语学习麦通用的第二语言。作者根据丹麦英语教育的发受到
6、了丹麦人的普遍重视。到1962年,丹麦超过展历程,将其划分为三个时代:贵族时代、平民90%的六年级学生都在学习英语,且英语教学已经时代和叶斯帕森时代。从语法学习发展到更侧重于英语的实际运用和学1.贵族时代。丹麦的英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习策略的掌握。到17-18世纪,当时的英国是西欧强国,一些丹二、丹麦英语教育成功的主要经验麦王室成员和贵族在同周边国家的交往过程中,数个世纪以来,丹麦在英语教育方面逐步积·25·第27卷第1期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3月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非英语国家中,丹麦人的英融合,就某一主体
7、广泛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如在语素质和水平已在欧洲乃至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澳大利亚学习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学习环保[1]有人认为,丹麦人在学习和掌握英语上具有得天等等。独厚的优势,即得益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联系日(2)足够的输入量。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一益加强以及丹麦和英国在空间距离上的邻近;同门语言是建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之上的。很多语时,也有人认为丹麦语和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系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正是因为忽视了语言的日耳曼语族,英语中大约900个常用词汇来自于的输入量。丹麦英语教育始终强调给学生足够的斯堪的纳维
8、亚语(丹麦语为斯堪的纳维亚语中的输入量,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大量语言输入让一支),丹麦语在词汇、语法和发音上与英语均有学生在立体化的情景中感知和学习语言。在低年一定的相似性。不可否认,地理位置的邻近和语级学习英语时,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以听说为主,言上的相似性有助于丹麦人学习和掌握英语,但英语教师能够以熟练的用英语进行教学,使学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充分接触目的语。在课外,学生可以在家中收看原因,个人动机、社会、经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