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27459
大小: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30
《县级农机校发展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县级农机校发展探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发展程度关键在推广,推广普及程度的好坏,培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购机补贴资金的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面积、服务质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农机化学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强化农机培训对促进农业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用我国政府为了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对于农民购置新农机的给予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同时各个地方政府采取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技术、新农机的推广使用。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农机,新农机在日常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
2、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农民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接受新技术,而且容易操作失误或者未能采取止确的保养维护而使降低甚至是损害新农机的性能。但是通过农机培训,能够让农民接受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教育,了解冃前新技术和新农机的特点,并提升正确操作使用、科学维护保养的意识和能力。2.有利于保证农机的安全生产目前,各种农用机械设备在农村地区当中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并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绝大部分的农机操作和驾驶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和系统的道路安全驾驶培训、机械常识教育以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培训等。所以导致农机操作和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均比较差、应急处置能力薄弱,并
3、且法律意识淡薄,这些均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通过系统和正规的农机培训教育,不仅能够在技术方面提高其驾驶和操作技能,更能够在意识提高対安全驾驶和安全操作的重视。3•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业机械化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农机市场的繁荣。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其屮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机产品的质量缺陷和农机售后服务的不完善。同时,由于农机市场潜力(钱力)巨大,许多质量低劣但是价格便宜的农机流入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威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强化农机培训教育,可以让农民深入了解农机的工作原理、配件知识等,能够有效增强农民识别假冒
4、农机的能力。此举不仅有利于维护农机市场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在降低了农民购买到假冒农机的儿率降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县级农机校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农机化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整体状况基本上能满足农机化技术培训要求,但总体水平不高,与农机化发展新形势及农机化培训任务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多年来农机校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步伐不快,教具、电教设备陈旧,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机化技术培训的需求。2•大多数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有些是半路出身,动手能力差,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缺少专业性的培训,对新型农业机械状况了解很少,现有农机化专业
5、技术知识滞后于先进农机化技术的发展,农机化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的更新。3•目前的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与农民的需求不相适应,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的培训内容理论性太强,抽象不直观,农民根木听不懂;有的培训内容偏重理论讲解,针对性不强,结合实际机具的演示操作、故障排除内容偏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培训效果不佳;加之培训的手段和方式陈旧,缺乏新意,多采用集中到学校培训,没有考虑农民在实践和交通上的不便,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农机培训工作需要创新1•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农机培训的主要冃的是将农机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培训而让农民接受,并使之转化为促进农业生产
6、发展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农机的新成果重点是技术和机具两个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机具,应该着力于先进、适用、安全、环保、节能、高效,而技术还应着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农机培训内容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着力,才能焕发出不竭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实现农机培训的科学发展;而传统的农机培训内容,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扬弃”态度,促进技术更新,实现新陈代谢!2.培训的方式要有新举措,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培训方式和手段直接关联而冃前基层农机普及式的培训方式仍然是以会代训或者短班式的强化训练,培训的技术不成熟,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不确定的风险因
7、素增多,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培训的方式必须要有新举措。可以采取定向委托培训(有实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学研用培训(基层农机培训主体或者农业发展公司),专家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厂家经销商、农机校一体化培训(农机技术普及)等形式,增强培训效果,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成果转化,促进整体提高。3•培训的载体要有新形式培训的载体与培训的成果关系重大,而目前农机培训的主要载体就是县级的农业机械化学校或者是一些短班,这些培训载体的技术条件不成熟,承载能力、创新能力也不高,培训的效果难以理想,要实现农机培训的效果,在培训载体上应该有新的突破,首先,培训的主体即农机培训的
8、职能部门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