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24376
大小:6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精品]小肠、肝组织构造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6:小肠、肝组织构造观察目的要求:了解小肠管壁的分层结构和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内容:一•小肠:管壁由四层结构组成,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的内分泌细胞组成。柱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的90%,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表面有薄层红染的纹状缘,就是电镜下所看到的微绒毛,柱状细胞之间夹杂一些分泌黏液(润滑和保护作用)的杯状细胞和一些内分泌细胞。(2)固有层:分布于肠腺之间和构成肠绒毛的中轴,是一层疏松结缔组织。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细小突
2、起,称肠绒毛,绒毛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构成。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1一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中央乳糜管周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上皮在固有层内下陷形成肠腺,肠腺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构成。(3)黏膜肌层:内环、外纵两薄层平滑肌。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内有黏膜下腺,又称十二指肠腺,分泌物为含有黏蛋白的碱性液体,保护肠黏膜免受酸性胃液的侵蚀。3、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其间有肌间神经丛,可促进和调节肌层的收缩,使消化
3、管产生蠕动。4、外膜:结缔组织覆以间皮构成的浆膜,浆膜湿润而光滑,可减少脏器间的摩擦。图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的部位,所以它有与功能相结合的结构特点。(1)皱嬖:是由小肠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2)肠绒毛:是粘膜表面的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3)微绒毛:粘膜上皮中柱状细胞的游离面有发达的微绒毛。皱嬖、肠绒毛、微绒毛的存在极大地扩大了粘膜的表面积。(4)小肠腺:是绒毛基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内形成的管状结构,又称肠隐窝。小肠腺细胞有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
4、胞组成。二肝1、被膜:浆膜,结缔组织在肝门处向实质内伸入将其分成若干个肝小叶,伸入的结缔组织叫小叶间结缔组织。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含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的分支及淋巴管和神经等,肝小叶的境界清晰与否随动物种类不同而异。猪、猫和骆驼的清晰,其他动物的不清晰。2、实质:实质被小叶间结缔组织分成很多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中央静脉、肝细胞、肝板(肝细胞索)、肝血窦(窦状隙)和胆小管等构成。•(1)中央静脉:由内皮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2)肝索(或肝板):由排列不整齐的单行肝细胞构成。相邻肝板有分支吻合,形
5、成迷路样结构•(3)肝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细胞核大呈圆形,位于中央,可见双核或多倍体核,可见核仁;细胞质呈粉红色。相邻肝细胞之间本应有胆小管存在,但在此标本中不能显示出来。每个肝细胞与周围有三种不同的邻接面:即血窦面、胆小管面和肝细胞连接面。•(4)肝血窦:为肝板之间的空隙,窦壁衬以内皮。内皮细胞核呈扁圆形,突入血窦腔内。在血窦腔内有许多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的、具有吞噬能力的星形细胞,为肝巨噬细胞(即枯否细胞,在此标本中较难分辨)。血窦与中央静脉相通连。3、门管区:相邻几个肝小三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小叶间动脉、
6、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所伴行分布的三角形区域。•⑴小叶间动脉:小而圆,壁厚,内皮外有数层环行平滑肌。•⑵小叶间静脉:腔大而不规则,壁薄,内皮外有少量散在的平滑肌。•(3)小叶间胆管:管径较小而圆,管壁衬以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胞浆清明,细胞核呈圆形,着色较深。图图15:小肠四层结构图39:肝门管区结构图40:肝门管区结构图41:肝小叶及屮央静脉结构作业1、绘制光镜下的小肠管壁和肝脏的组织结构图。标注:小肠: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肠绒毛,小肠腺肝: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细胞,门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
7、小叶间胆管2、说出肝门管区三个管道的结构特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