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07416
大小:17.7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9
《《荷塘月色》助学微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助学微课一、教学目标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本文中运用“通感”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二、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有关描写“月下荷塘”这个段落,感受这优美的画面的同时,请分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句子,看看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1、学生讨论。2、教师评价。3、分析结果:明确:采用“通感”手法。4、什么是通感手法?通感手法的概念:明确:通感手法——用适用于甲类事物感官的词语来描绘乙类事物的修辞手法叫作通感。因为这种修辞手法是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
2、觉”,所以也叫移觉。5、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评价。明确:特点:感官修辞,借联想引起感觉迁移来描写景物。本体——花香(适用于描写人的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适用于描写人的听觉)作用:“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幽雅与宁静,这种写法形象生动具有表现力。问题:把作用于嗅觉上的花香“错置”到听觉上合理吗?明确:合理,而且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6、小结:荷花的香味清雅宜人,立于微风中的赏花人嗅那馨香,时
3、有时无,这种体验是真实的;听那从远处高楼飘来的歌声,时断时续,同样是真实的体验。这两个“真实”便把不同类的感官功能沟通了。作者在感觉上的体验是细腻而丰富的。这一句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7、本文中还有运用通感手法的句子吗?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作分析。明确: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分析:“光与影”本属于视觉感受,“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本属于听觉感官,这里作者通过看到的光与影的美丽联系到了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将不均匀的月色的美景展现在读者眼
4、前,使其活灵活现,增强了表达效果。8、请每位同学造一个运用通感手法的句子,并互相交流与评价。三、板书设计:通感(1)花香————————渺茫的歌声(嗅觉)(听觉)通感(2)光和影————————名曲(听觉)(听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