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_从_城市融入_到_社会融.pdf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_从_城市融入_到_社会融.pdf

ID:52646974

大小:1.05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9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_从_城市融入_到_社会融.pdf_第1页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_从_城市融入_到_社会融.pdf_第2页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_从_城市融入_到_社会融.pdf_第3页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_从_城市融入_到_社会融.pdf_第4页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_从_城市融入_到_社会融.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_从_城市融入_到_社会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3期地理科学Vol.31No.32011年03月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Mar.,2011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朱宇,林李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基于福建省福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及流动人口、企业雇主和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的深入访谈,考察了流动人口流迁模式的复杂性和多元分化及其对他们社会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呈现在流入地定居、保持流动状态和向流出地回流的三维分化,并由此导致其对社会保护需求在整体上不同于流入地当地居民,在其内部呈现多元分化的局面;以“城市融入

2、”为主导的社会保护方法需要根据这种需求特点予以完善和拓展。还探讨了以上分析的理论和政策意义,重点分析了基于“城市融入”视角的分析框架在指导流动人口社会保护研究和政策制定上的局限性和向“社会融入”视角拓展的必要性,以及诸如社会保护项目的可携带性、制度基础和融资机制等政策层面的问题。关键词:流动人口;流迁模式;社会保护;城市融入;社会融入中图分类号:K9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90(2011)03-0264-08长期以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发展中社会保护还有着在“城市融入”的基础上予以进一国家乡村与城镇间的人口迁移往往被简单地概括步拓展的必要。最近的一些

3、研究表明,对大部分流为从乡村出发,以城镇为目的地的单向迁移过动人口而言,从乡村地区迁往城镇并最终在城镇定[1]程。虽然中国流动人口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是居的单向迁移过程即不符合他们的实际迁移经历,[11~14,1]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们往往把这一事实归因于也不是他们的意愿所在。同时,流动人口中国的户籍制度,认为是户籍制度的存在才使得流的流迁模式和定居意愿也不仅是由户籍因素决定动人口很难在城镇定居,因此不得不在城乡间循环的,它们还受制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各种因素[2~5]和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条件[11,1]。流动。这种认识所隐含的推论是,如果没有户籍制度这一障碍,绝大

4、多数流动人口都会选择在流流动人口的这种流迁模式意味着他们中的相[6]当部分人将长期保持高度流动的状态,同时他们还入地城镇定居。人们也往往把流动人口在社会保护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归咎于户籍制度及与将因为在定居地选择上的不同而产生分化,两者对其相关的制度安排,认为正是这些制度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护都有着重要影响。事实上,笔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城镇,并把流动人口排除在城者在最近的研究中已发现,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需镇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之外[7,3,8],而通过“城市融求不仅因其高度流动性而有别于流入地当地居民,入”和市民化,即给予流动人口流入地城镇户口并而且在其内部也因流迁方向选择

5、的不同呈现出多[15~19]使其为城镇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所覆盖,则成为当元化的局面。姚俊的研究也表明,农民工在前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护问题的主导思路[9,10],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愿上存在多种选择,只有具有于上述思路的政策措施近年来也已得到实施并取留城意愿的农民工才更加倾向在务工地参加“城[20]保”。因此,对流动人口社会保护问题及相关政得了一定成效。策的探索必须建立在对其流迁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然而值得重视的是,上述对流动人口流迁过程产生的独特而又多元的社会保护需求的全面把握的认识并未反映其流迁模式的全貌,对流动人口的收稿日期:2010-10-21;修订日期:2011-01-20

6、基金项目: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0JJDZONGHE017),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10A018),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福特基金会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的亚洲社会保护项目(PO/0713/1L)资助。作者简介:朱宇(1961-),男,福建闽清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研究。E-mail:zhu300@pub6.fz.fj.cn3期朱宇等: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265基础之上。而迄今基于“城市融入”的思路还不足来自工业、贸易和服务行业中规模在100人

7、以上企以完全满足这种需要。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在业的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另外一半为非正规就业2009年2月对福建省会福州市所做的问卷调查和人员,他们主要是街头摊贩、摩的司机、搬运工、临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及其时工和管理不规范的小企业里的非正式员工。正所导致的社会保护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评估现规与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抽取均按照流动人口在其行以“城市融入”为基础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就业的主要职业类型中的分布,采取配额抽样和随与措施,探讨以上分析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最后提机拦截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