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623539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9
《家访,让“师爱”不再缺位(教师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访,让“师爱”不再缺位于都县城关小学张开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一个剧烈的变革期。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变化,教育手段不断翻新和现代化,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正被大浪淘沙,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屮。"家访”就是其中之一,曾几何时,它让多少人儿时为之心情复杂,激动、紧张,激动中夹杂着忐忑,紧张中怀揣着期盼,就在这期盼中,-次次感悟师爱的温暖。而现在,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童年最美好的冋忆。一些更现代化的联系手段,似乎更符合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诚然,由于现代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通过电话即可及时与学生家长互通有无,既
2、省时也省力。但是,电话线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无形中却也阻碍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进一步交流。毕竟,电话线不能取代而对面的促膝长谈,网络所能提供的,也仅是虚拟的空间。于是,在现在的学校,师生关系大部分时间已经简化到了授课与听课,教师偶尔约谈学生或电话联系家长,往往也是学生出了什么“问题”,不得不联系了。这种“相约”,不仅会让学生紧张、害怕而生抵触情绪,家长也往往因感到“尴尬”、“丢脸”而不知如何面对老师,甚至不愿来校见老师,其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加上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居住环境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情感的LI渐淡漠,使得现在不少老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很
3、僵,“师爱”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经常缺位。应该看到,在今天,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早已不是简单的班级授课就能涵盖的了,更不是简单的课外辅导所能诠释。尤其是近年来,学生个体的发展越来越复杂,个性成长越来越重要,学校、家庭、社会,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承担培养学生这一系统工程的重任。正缘于此,教育界现在提倡“大教育观”的理念,而如何有机地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史好地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家校协同问题,成了“大教育”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家长会、电访等活动,虽然能达到一些效果,但无法有针对性地而对每一个孩子,史无法深入探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问题。家访却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适
4、时、适当的家访活动经常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家访能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牛:的情感也会在交流——理解的过程中从淡漠转变到真心关爱,在关爱中学生又怎会没有进步?通过家访,教师还可以找到“问题”学牛:出现各种“问题”的内在原因,把握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使教育更有效果。家访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最佳契机,可以在i种轻松、温馨的氛围下与老师平等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探讨一一甚至为孩子量身定制各种教育方法,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极有助益,极其重要。所以,传统的家访不仅是老师所需,也是家长所盼,决不是可有可无“过
5、吋”的教育方式。这一点,在我个“留守孩”占相当大比例的县级小学的班主任,感受尤深。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还差,“留守孩”因为父爱或母爱长吋间的缺失,精神世界往往因此而闭塞,他们的心路历程所遭遇的困难和考验更要比别的学生多。老师适时地家访,走入“留守孩”的生活,与家长密切配合,往往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潜藏的问题,并给子及吋的辅导和纠正;老师的家访,还可以带给他们令人羡慕的荣誉,以及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希望和力量;家访中老师平易近人的姿态、和蔼可亲的笑容、无微不至的关怀,正好填补了“留守孩”心灵中爱的空缺,带给他们“师爱”的温暖。此时,师生
6、间的交流再没有障碍,再没有负担,学生久闭的心灵将悄然开启,心底的小秘密也愿意讲给老师听。可以说,正是有了这种师牛间亲密的交流,有了“师爱”的浸润和抚慰,我校的“留守孩”才能在父母不在身边的H子里,一个个依然沐浴在快乐的阳光下,健康、活泼,和别的孩子一样,绽放他们那花儿般灿烂的童真。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家访呢?总结近两年来的家访实践,我想大致要注意以下儿方面:1、多种形式的家访相结合。在家访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家访形式,做到普访、随访、定访相结合,教师个别家访与集体家访相结合。普访可以最全面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做好班级工作打下基础。
7、限于时间和精力,教师对多数学生家庭普访一次即可;随防最具灵活性,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问题),促进班风建设稳步发展;定期联系即定访,它适用于重点教育对象,如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等。过去传统的家访,基本上都是班主任的专利,但教育是一项合力工程,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都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关心、帮助、指引,故我提倡在家访中还应灵活釆用教师个别家访与科任老师集体家访相结合的方式,可使家访的内容更全面,效果更明显。2、赋予家访新的内涵。对很多同学来说,不论成绩好坏,表现如何,对“家访”总会抱有一点敬畏心理。传统的家访,因
8、为老师往往多报“忧”少报“喜”,更让学生片面地认为只有表现差了或成绩倒退了才会“招致”家访,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