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T 523.3-2003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pdf

DB35 T 523.3-2003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pdf

ID:52590598

大小:212.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8

DB35 T 523.3-2003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35 T 523.3-2003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35 T 523.3-2003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35 T 523.3-2003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35 T 523.3-2003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5 T 523.3-2003 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7.080.20B39DB35备案号: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523.3—2003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2003-11-10发布2003-12-0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5/T523.3—200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

2、……14菌种场要求………………………………………………………………………………………………15制种工艺…………………………………………………………………………………………………3I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35/T523.3—2003前言本部分为《金针菇标准综合体》的第三部分,阐述金针菇菌种制作的技术要求。金针菇标准综合体的其它部分分别是:——《金针菇标准综合体体系表》——《金针菇菌种》——《金针菇栽培技术规范》——《鲜金针菇》本部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本部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部分起草单位:福建省食用菌工作办公室、福建省农业区

3、划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蔡衍山、郑立威、肖淑霞、黄秀治、王昕、陈德好、陈亨焕。IIDB35/T523.3—2003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规范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金针菇菌种制作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场地要求、制种工艺。本部分适用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试管菌种及培养料菌种的制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35/T523.3的本部分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

4、B317.1白砂糖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NY/T119—1989麦麸DB35/T523.2金针菇菌种3术语和定义DB35/T523.1~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DB35/T523.3的本部分。3.1培养料按一定配方配制组成的,提供金针菇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基质。3.2斜面培养基按一定配方配制组成的,装入试管内凝固后呈斜坡状的琼脂培养基。3.3转管将试管母种移植到其它试管培养基上的过程。3.4接种箱用于接种的箱形工具。3.5接种室用于接种的特定房间。4菌种场要求4.1分级菌种场分为一级种菌种场、二级种菌种场、

5、三级种菌种场。4.2选址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35/T523.3—2003应平坦高燥,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水电配套、充足,周围五十米以内无禽畜舍、垃圾、污水和其它污染源。4.3布局4.3.1按照制种工艺流程布局,设有晒场、贮料室(库)、配料间、装料室、灭菌房、冷却与接种室、培养室等。4.3.2晒场、配料间、装料室的有菌区与冷却、接种室、培养室的无菌区分开。4.3.3储料室(库)、废物堆集场在菌种场的北面、西北面或下风口。4.3.4具备引种、育种资格的单位和一级种菌种场须有菌种分离实验室和种性栽培试验场。4.4设备与条件4.4.1储料

6、仓室(库)室内有防潮结构,室外有晒场。4.4.2配料间原种、栽培种配料间要求水泥地面,配有水源、必要设备和各种器具等。4.4.3灭菌间母种、原种生产必须配有高压灭菌容器等设施。4.4.4冷却室清洁、干净、可密闭、可消毒。4.4.5接种室每间10㎡左右,内有接种箱或净化工作台。四周及上下六面光,易清洗,可密闭,可通风,永久性接种室的地面设有防潮层。4.4.6培养室具有与生产量相适应的培养室面积。原种、栽培种生产必须具备温控设备。室内清洁卫生,无直射阳光,门窗在南北面,空气流通,人工可控,有温湿度计、通风设备、观察灯及空间消毒剂等用具和试剂。4.4.7容器母种使用

7、18mm×180mm、20mm×200mm、25mm×200mm标准玻璃试管;原种使用750ml标准透明菌种瓶(外径约85mm,高度约190mm,瓶口内径34mm);栽培种使用750ml透明菌种瓶或相似体积的聚丙烯菌种袋。4.4.8菌种分离实验室有分离培养、提纯复壮、保藏及质量检测等仪器设备。4.4.9出菇试验场配有必要的设施、设备供出菇试验的栽培场所。4.5人员4.5.1具有与所生产的菌种级别相适应的、经培训考核通过和主管部门认可的技术人员。4.5.2一级菌种场主要技术人员须有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掌握菌种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五年以上的原种生产或菌种

8、选育的实践经验;4.5.3二级、三级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