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6058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如何引导学生研究简单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引导学生研究简单应用题中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和关键,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加(减)法应用题和倍数关系的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生容易混淆也最头疼的两种题型。过去由于学生不会分析数量关系,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抓住个别词语解答,如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等。二是单纯照例题模仿解答,应用题稍微有变化就不会解答或像猜谜语似地猜想怎样解答,结果都造成解答错误。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那么怎样分析这两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呢?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1.各
2、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怎样?即“谁”比“谁”;“谁”多“谁”少;“谁”是“谁”的倍数;谁是一倍数,谁是几倍数。2.实际求的是什么,即求多的数,还是求少的数;是求一倍数(每份数),还是求几倍数(总数)。3.数量之间的关系怎样?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意义,正确列式计算。如分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5例如:(1)小华有8支铅笔,小光比小华多4支,小光有几支铅笔?(2)小华有8支铅笔,比小光多4支,小光有几支铅笔?(3)小华有8支铅笔,小光比小华少4支,小光有几支铅笔?(4)小华有8支铅笔,比
3、小光少4支,小光有几支铅笔?在读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出:四道题中第一个条件和问题都相同,但另一个条件不同,(谁跟谁比不一样)解答方法也就不同。怎么个不同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分析:(1)(2)两题,虽然都有“多“字,但不能都用加法计算,因为(1)是小光比小华多4支,即小光跟小华比,小光多,小华少,求小光有几支,是求多的数。根据加法意义,实际是把8和4合拼在一起,求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8+4=12(支)。而(2)题中,是小华比小光多4支,即是小华跟小光比,小华多
4、,小光少,求小光有几支?是求少的数。根据减法意义,实际是从8里面去掉4,求还剩多少,则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4=4(支)。5对(3)(4)题,教师可以仿照前两题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白:(3)(4)两题,虽然都有“少”字,也不能都用减法计算。因为(3)题中是小光比小华少4支,即小光跟小华比,小光少,小华多,求小光有几支,是求少的数。可以直接根据减法意义,用减法计算,列式是8-4=4(支)。而(4)题就不同,是因题中“小华比小光少4支”,即是小华跟小光比,小华少,小光多,求小光有几支?是求多的数。根据加
5、法意义,是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4=12(支)。分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要看各数量关系中“谁”跟“谁”比,“谁”多“谁”少,再根据加(减)法的意义,求多(少)的数就用加(减)法计算。教学实践证明:这样既有效防止学生解答应用题毫无根据地胡乱猜测,又能防止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做法出现。“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这样分析,“倍数关系”的乘、除法应用题以此类推。例如:(1)小红写了8个大字,小丽写的大字数是小红的2倍,小丽写了几个大字?(2)小红写了8个大字
6、,是小丽写的大字数的2倍,小丽了写几个大字?5分析(1)(2)两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看出:两题第一个条件和问题都相同,但另一个条件不同(谁是谁的倍数不一样),解答方法也就不同。如(1)题中,“小丽写的大字数是小红的2倍”,就是说小丽写的大字数是几倍数,小红写的大字书是一倍数;求小丽写几个大字,是求几倍数(总数)。根据乘法意义,实际是求8的2倍(或2个8)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是8×2=16(个)。(2)题中是“小红写的大字是小丽的2倍”,就是说小红写的大字数是几倍数(总数),小丽写的大字数是一倍数(每份数),求小丽写
7、几个大字,就是求一倍数(每份数)。根据除法意义,实际是“把8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几(等分除),所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8÷2=4(个)。分析“倍数关系”的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引导学生弄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一倍数(每份数),谁是几倍数(总数),就能使学生清晰地分析出“倍数关系”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在“倍数关系”应用题中,“谁”是“谁”的几倍:凡是“是”字前面的数都是几倍数(总数),凡是“是”字后面的数都是一倍数(每份数)。根据乘、除法的意义,凡是求总数的都用乘法计算;凡是求每份数的,都用除法计算。教学
8、实践证明:这样分析“倍数关系”的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生解答问题既准又快,再不像猜谜语似地猜想解答了。5分析数量关系是选择计算方法的根本依据。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选择正确算法。因此,教师一定要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来确定算法。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