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及其《离骚》.ppt

屈原及其《离骚》.ppt

ID:52542170

大小:390.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4-09

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1页
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2页
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3页
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4页
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屈原及其《离骚》.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二讲屈原及其《离骚》屈原其人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没落贵族。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平贾生列传)曾为楚怀王的左徒,深得楚怀王的信任。由于楚国内部出现亲秦与亲齐两派之争,楚怀王听信谗言,遂疏远了屈原,并在秦国的离间下疏远齐国,使楚国陷入危机。再次起用屈原后,楚国虽然恢复了楚齐邦交,稳定了局势,但楚怀王依然没有听从屈原“联齐抗秦”的建议,继续亲近秦国,最终放逐屈原。顷襄王继任又再次远逐屈原。屈原在长期流放中忧心国事,时刻不忘返回国

2、家为国效力。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斥责那些误国壅君、违法乱纪的小人;感叹君主的昏庸和对自己的不信任。最终诗人彻底绝望,愤而投汨罗江而死。身后只留下他的那些绮丽而又浪漫的不朽诗作。屈原的著名诗篇《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保留最长的抒情叙事诗之一,被称之为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屈原的诗为骚体诗,不同于《诗经》四言一句的格律,诗中的句式并不整齐划一,比喻、象征比比皆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与现实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读起来气势宏伟,绚丽多彩,奇妙而浪漫。

3、《离骚》梗概(一)屈原自述:(我)是古帝王高阳氏(皇帝的孙子,称帝号高阳,名颛顼)的后裔,已故的父亲叫伯庸,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名为“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字为“灵均”。从小就具备良好的素质,后天又不断地修饰(修养)自己,一切都准备好,要为国效力。(二)然而,事实却与诗人的追求和抱负相反,他的才华和报国热情遭到诽谤和诬陷,他精心培养的人才也都变质了。诗人不断地证明自己的清白,表白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君的忠贞,并且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现实却一次次令他失望,诗人不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面对“灵修”(楚怀王)的“数化”(

4、不停的变化);“众芳”的“污秽”;“众女”的嫉妒和谗言;小人的“工巧”,他只能安慰自己:鸷鸟之不群,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诗人只能“屈心而抑志”,“忍尤而攘诟”,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至死不渝(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三)姐姐(女嬃)的责备和劝说并没有说服他,诗人又转向重华(舜)陈述,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他瞻前顾后,心里装的全是君和国家。当他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时,依旧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要继续寻找让君重新重用自己的机会。(四)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寻求以失败告终。灵

5、氛的卜卦,巫咸的劝说,终于让诗人振作起来,并下决心离开自己苦苦相恋的国君和国家。作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良辰吉日,诗人隆重而又体面地出行了。登上光明盛大的皇天之后,一个最后的回眸,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屈原对君主对国家的痴情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从彭咸之所居”是他人生的必然归宿。屈原一生是痛苦的,他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苦苦挣扎,他既不能放弃自己人生的追求,又不能改变现实,更不愿意做出任何妥协。面对强大的污浊的政治势力,他这位忠君爱国之士以死抗争是他最终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屈原的悲剧命运是历史造成的。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一

6、国之君身上,不正是历史的悲剧嘛!然而,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执著到可以用生命来换取的程度,可歌可泣。我们钦佩这位诗人,感叹他的生命之歌《离骚》。《离骚》四段译文之一: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擦着眼泪我长长地叹息,悲哀人生这么多的艰难。我虽然追求美好(品格)约束自己,(却)早晨进谏傍晚就丢了官。已经废弃我用的佩带(国君不将我当佩带用),(我)重新采集来香草扎结舒展它。这就是我心中美好的追求,即使死多少次也不会后悔。屈原时时刻刻注意进德修业,忠心耿耿辅助国君治理国家,但自己的政治观点却并不为楚怀王所理解,

7、楚怀王反而听信谗言疏远他。精心培育的弟子都违背他的意愿,诗人万分痛苦。但诗人依然我行我素不改初衷,不妥协,不屈服,继续自己的人生追求,九死不悔。屈原的这种执著的追求精神难能可贵。一个人的信念是支持他人生追求的最重要的因素。《离骚》译文之二2.“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岂余心之可惩。”(我)忽然回头纵目远望,将目光投向边远的四方。佩带着五彩缤纷的华丽装饰,芬芳浓郁更加显彰。世人各有各的爱好,我独喜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是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我的心难道是可以戒止的嘛!诗人在痛苦中徘徊,反反复复地审视自己,不断地修饰自己以达到

8、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可是现实又让诗人不得不劝告和宽慰自己,“民生各有所乐兮”,不必要为此而烦恼。然而,屈原最终并没有说服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彷徨使他再次喊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句发自屈原内心的愤懑之声告诉世人,再没有谁能够改变屈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