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节选)说课稿

屈原《离骚》(节选)说课稿

ID:34219202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4

屈原《离骚》(节选)说课稿_第1页
屈原《离骚》(节选)说课稿_第2页
屈原《离骚》(节选)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屈原《离骚》(节选)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离骚》(节选)说课稿一、确定目标(1)课标摘引①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②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③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④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发现作品意蕴。⑤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2)课标解读①“灵活使用”和“能利用”都不必分解,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搜集、整理资料。②“了解”可以分解为“搜集、整理”;“理解和分析”可以分解为“说出、解释”。③“读懂”可以分解为“说出、概

2、述”;“背诵”可以分解为“诵读、积累”。④“基本方法”可以分解为“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⑤“流畅”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得连贯,断句正确,富于情感色彩;“思想感情”可以分解为“感受”、“情感”等。(3)确定目标①搜集和整理有关屈原、楚辞和“离骚”的文史资料。【匹配课标1、2】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划分层次,概括诗文层次内容。【匹配课标3】③找出并鉴赏文中运用对偶和比兴手法的句子。【匹配课标4】④朗读课文,读出屈原的忧愤之情,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匹配课标3、5】二、落实目标(一)、导入新课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们每年

3、在端午节那天都以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来纪念他。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一位便是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而让全世界的人们怀着无限的崇敬之情来仰视这位伟人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屈原和他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二)、文史资料(打开疑问的钥匙就在我们手中,请各个学习小组分别选派代表展示课下学习成果。)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有关屈原、楚辞和“离骚”的文史资料。(三)、感知、理解课文通过大家展示的资料,我们对屈原和楚辞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部分诗歌是屈原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

4、直接、强烈的段落,让我们一起学习《离骚》(节选),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那颗疲惫、孤独、忧愤的心灵吧。第一步:范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耳顺。正音。第二步:自由诵读——让学生口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积淀语感。第三步:疏通文意——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翻译课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而对教师的定位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然而“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第3页共3页在这一环节我将以学生为主,教学活动体现“自主、合作、探

5、究”六字方针精神,重在课堂上的疑难点拨。第四步:简括层次内容引领学生翻译完课文后,让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划分层次并简括内容。(待学生说出概括的层意后,呈示自己概述的层意,以供参考)参考层意如下:虽艰未悔——指出矛盾——揭示根源——找寻自我——坚守昭质小结:屈原因修身而遭贬黜,却坚定“九死未悔”的执着信念,污浊的世俗风气并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屈心抑志的他宁肯“伏清白以死直兮”,也不愿违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信条。痛定思痛,屈原懊恼曾经的选择而彷徨,在苦苦思索之后屈原萌生了“退将复修吾初服”的念头,但他“独好修以为常”,坚信自己,至死不变。(四)、语言特点分析1

6、、比兴手法屈原继承并发扬《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艺术成果,在《离骚》中对比兴手法的运用作出重大开拓。正如东汉王逸所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诗人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创造出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实开后世诗人以情寄物,托物以讽的先河,促进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让学生找出一些例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2、对偶手法《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表现出诗人超强的语言艺术功力。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三来谈谈这些诗句是如何构成对偶的。

7、(有一个完整的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有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3、“兮”字的运用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的慷慨悲歌我们耳熟能详:“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兮”是有浓厚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极富抒情性和感染力。闻一多先生说:“‘兮’确乎是诗歌的核心和原动力。”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体味文中“兮”字的用法和作用。(本课“兮”字的运用较为固定,用于句间表示语意未竟)(五)、课堂总结三、检测目标(1)《离骚》的语言特色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