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

ID:52537932

大小:2.55 MB

页数:139页

时间:2020-04-09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_第1页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_第2页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_第3页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_第4页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DrugsUsedinCongestiveHeartFailure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我国对35~74岁城乡居民共15518人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心衰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男性高于女性。这种差异可能和我国多见于女性的风湿性瓣膜病心衰发病率较高有关。随着年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明显高于南方。这种城乡比例和地区分布,与我国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地区分

2、布相一致。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心衰住院病例共10714例所作的回顾性调查。病因中:冠心病由1980年的36.8%上升至2000年的45.6%,居各种病因之首;高血压病由8.0%上升至12.9%;而风湿性心瓣膜病则由34.4%下降至18.6%。心衰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13%)概念:由于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障碍,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基本病因心肌负荷过重后负荷过重(瓣膜狭窄、高血压等),前负荷过重(

3、瓣膜关闭不全、心内分流等)心肌病损: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肌中毒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体循环或和肺循环淤血特征: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结局:预后较差,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病例症状:患者53岁,有10余年的风湿性心脏病史,曾多次住院治疗。近3月来又出现心慌、气短,伴浮肿、腹胀,不能平卧而入院。查体:重病容,半坐卧位,颈静脉怒张。呼吸36次/分,两肺底可闻湿性罗音。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心率130次/分,律不齐,血压110/80mmHg,心尖部可闻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雷鸣样杂音。肝脏在右肋下6cm可触及,有压

4、痛,腹部有移动性浊音,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正常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正常运动能力正常左室功能无症状正常运动能力异常左室功能无症状运动能力异常左室功能有症状运动能力异常左室功能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未能控制症状临床演变过程一、阶段A为“前心衰阶段”(Pre-HeartFailure),包括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但目前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这一人群主要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也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最终可累及心脏的、近年来的流行病,此外还有应用心脏毒性药物的病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族史

5、等患者。二、阶段B属“前临床心衰阶段”(Pre-ClinicalHeartFailure)。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例如:左室肥厚、无症状瓣膜性心脏病、以往有MI史等。这一阶段相当于无症状性心衰,或NYHA心功能Ⅰ级。由于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心肌重构可自身不断地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病人的积极治疗极其重要,而治疗的关键是阻断或延缓心肌重构。三、阶段C为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或目前虽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以往曾因此治疗过。这一阶段包括NYHAⅡ、Ⅲ级和部分Ⅳ级心功能患者。四、阶段D为难

6、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例如:因心衰须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者;须长期在家静脉用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也包括部分NYHAⅣ级心功能患者。这一阶段患者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时间仅3.4个月。第一节CHF的病理生理学及 治疗CHF药物的分类CHF病理生理和治疗观念的演变心肾模式心循环模式神经激素过度激活模式洋地黄血管扩张剂ACEI、β-B及其他阻滞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神经激素激活的药物1940‘s1960’s1970’s1980’s1990-2000从注重后期症状的改善转变为 早期干预,

7、延缓发展。慢性心衰(CHF)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了非常值得注意的转变: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2002年中国的心衰指南都确立了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原则。2005版的ACC/AHA、ESC心衰指南中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如血管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