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37324
大小:203.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8
《《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粮油学会团体标准《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年01月中国粮油学会团体标准《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于2019年7月中国粮油学会《关于发布中国粮油学会第三批团体标准立项公告的通知》(中粮油学发﹝2019﹞58号)正式立项,由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牵头负责起草,湖南山润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银茶油有限公司、安徽东旭大别山农业科技有限公
2、司等企业协助共同完成标准的编制工作。《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在我国属首次制定。本标准暂时无国际标准。(2)目的意义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油茶是我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大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籽油营养价值丰富被公认为是最好的食用油之一。目前,我国油茶林面积已经达到6550余万亩,油茶籽产量达到263万吨,油茶籽油产量达到65万吨。油茶籽油作为一种天然保健食用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食用油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近年来媒体曝光的个别生产企业油茶籽油产品中苯并(a)芘、塑化剂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品质不稳定、功能性营
3、养物质损失严重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油茶籽油生产企业必须采用更安全的生产工艺。如何解决油茶籽油加工工艺中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利因素,成为油茶籽油加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首先,每年油茶果成熟后采摘季节为雨季,果实晾晒剥壳得到的油茶籽,难免因为湿度大,存在发霉腐烂现象。油茶籽虽然不是黄曲霉菌易感油料,但在高温、高湿环境或黄曲霉毒素孢子大量存在的条件下仍然有被黄曲霉菌感染和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风险。其次,传统生产工艺以提高出油率为目标,原料烘干温度高、油茶籽高温蒸炒是导致苯并(a)芘超标主要因素
4、。研究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原料本身土壤塑化剂迁移引起的原料本身含有塑化剂、原料中夹带塑料类杂质含塑化剂、加工环节油脂与含有增塑剂塑料材质直接接触等原因,均会造成油脂含塑化剂的问题。以上问题完全是可以通过制定生产技术的规范解决的。例如对油茶籽原料质量的严格控制,在原料预处理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清理、色选、清洗等加工环节,不但可以有效去除霉变粒有效改善油脂风味、色泽、酸价、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同时还可以对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安全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对油茶籽调质过程温度
5、和时间的控制,可以有效防止苯并(a)芘超标;脱臭是脱除油茶籽油脂中塑化剂的有效方法,但过度脱臭又会导致反式酸含量升高、形成氯丙醇酯类有害成分,对油茶籽油采用适度脱臭技术,不仅能保证塑化剂的高效脱除,也能减少反式含量,减缓氯丙醇酯的形成等等。但并非所有油茶籽油加工企业都了解并按此规程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制定“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仅能够有效指导国内油茶籽油加企业在油茶籽油生产过程进行塑化剂、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等质量安全风险因素有效防范、控制和脱除,实现安全和规范化生产,而且可以推动油茶籽油加企业的
6、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促进油茶加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3)主要工作过程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我司即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明确了项目分工,并与2019年8月13日向中国粮油学会上报了该标准的实施方案。之后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查阅了国内外关于油茶籽油加工生产技术、标准质量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国内油茶籽油代表性生产企业相关生产和产品检测数据,并对以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目前油茶籽油生产加工企业、研究院所及大学相关研究机构的建议,作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2019年10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7、将《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征求了油茶籽油生产的相关专家及企业的意见,根据意见将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本征求意见稿。1)查阅资料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在前期油茶籽油质量安全技术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科技文献及国家相关标准资料,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样品分析与实验室研究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对我国油茶籽主产区和主要油茶籽油企业的油茶籽、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主要工序的样品、油茶籽油产品等进行采样及主要质量指标的检测分析,并对其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并在实验室对油茶籽进行不同工艺的制油
8、和精炼,分析生产工艺条件对油茶籽油质量、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3)油茶籽油团体标准调研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对主要国内油茶籽油主要加工企业进行调研,主要对与企业在原料品质、操作规程、生产记录、检测方法、品控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资料收集。4)形成文本征求意见稿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在以上工作基础上于2019年10月形成标准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