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doc

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doc

ID:52504688

大小:6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8

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doc_第1页
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高三(5)班李理历经两年艰辛,终于带班进入高三了,艰苦的学习,密集的课程,频繁的测验接踵而至,让我班的学生们立马体会到什么叫做“煎熬的高三生活”了。上高三之前,我们班已经作了一次座位的调整,在班长的协助之下,尽可能按照同学们的意愿来进行作为的分配,绝大多数同学都感觉到满意,也因此在高三一开学,我们班的学习劲头很足,在年级里的排名也接连提升。不过,毕竟我们班的同学在高一高二是长期处于“怠速”状态,突然之间开Turbo,开头几步当然猛冲一阵,之后对就撑不住了,于是纷纷病倒,堂上

2、睡觉的也越來越多了。理所当然的,经过了儿次连续提升之后,我们班的成绩也开始下滑,这种情况让第一次带高考班的我紧张起来了,综合几位科任老师的意见Z后,我判定是同学们欠缺持久的学习动力,“竞争不足”所引起的。我当是作出的弥补方法就是再次调整座位,希望由此营造促进同学们之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当时促使我下定决心调整座位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恰好一位老师说起上一届的高三也有一个班,经过座位调整之后,成绩进步很快,最终在历史单科超过重点班,而总分也位居普通班之首,这个信息让我很受鼓舞。该班的座位调整的诀窍也

3、不神秘,关键就是在于“成绩排名,随时调整”八个字上面,也就是说,依据每次月考和大考的排名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座位,排名前者也坐在前排,排名靠后的当然就是座位靠后了。无疑,这是刺激学生全情投入高三学习,通过个人竞争带动全班成绩进步的好方法。这样的排位方法我以前从没有在自己的班里实行过,但是前辈们的推介却让我下定了这个决心,并很快在本班予以实行。这样仓促的调整座位,当然引来了同学们的不满,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样通过排名来排位,给同学们的压力很大,担心自己承受不了;二是容易造成低分段的同学陷入“低

4、分一坐后排一远离学习中心一学习更差一座位更靠后”的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也是有准备的,当时要求的就是让同学们变压力为动力,要知道当前社会竞争大,与其到时候再来适应压力,不如现在带着压力来学习,在压力中前进;同时,成绩靠后的学生既然知道自己落后了,就更应该下定决心提升成绩,争取好位置,摆脱恶性循环,切入良性循环。最终,同学们还是在犹豫中照做了,看得出来,他们之所以接受,是因为他们知道,一直以来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只要按照我的要求來做,就必定能取得进步,所以这是习惯性的接受。我并不在意他们的质疑,当

5、时我只想以实际的成绩来让同学们口服心服。在新座位表实行以后,历经了几次的月考和大考,期间也为了能带动后进生而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使他们有机会能坐在前排听课。我当时觉得,这样的座位安排也应该很完美了。不是事实却打破了我的幻想,从位置调换后开始,我们班的成绩就不单止是下滑了,简直就是一泻千里!本來还想这只是一下子没能适应,再多两个月或许就能见成效了。对惜事实是如此的残酷,两个月过来,结果却是我们班已经排在文科班的末尾了。看来,不变不行了。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最初我的判定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班在开学一段时

6、间后的成绩下滑,其实并非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是正好处于长跑中所谓的“极点”状态。如前所述,我们班的同学在高一高二并不习惯于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而高三开学前校长和级长充满激情的动员一下子让我们的同学兴奋起来了一一明明是长达一年的“长跑”,他们却起跑就以百米速度冲刺,自然体力和精力很快就跟不上,成绩也因此下滑。所以在当时进行座位的调整其实并非必要,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绩排位”取得成功的是上一届某个班,这个经验却未必适合于所有的班级,我并没有通过详细的分析就断定该方式适合于本班,这个过于武断Tc既然错

7、误已经形成,后悔已经没用了,赶紧做调整才是关键,但是再也不能草率行事了。这次要首先分析一下本班同学的学习风格一一其实,从学习风格上来看,本班学生应该大多属于“偏向小组学习”的类型,而且在感官通道上偏于“视觉型”,尤其是低分段的学生,更加明显。而“安分排位”的设置恰恰不利于小组学习,因为成绩竞争的压力迫使学生分割为个体单独学习,很多需耍借助小组力量才能学习的同学显得很彷徨,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优秀学生即使处身前排,但依旧没能取得进步的原因。同时,由于低分段的同学尤其偏重依靠“视觉通道”进行学习,而靠后

8、的位置非常不利于他们看黑板、屏幕以及观察老师,难怪他们学的浑浑噩噩。经过分析过后,本学期的第三次座位调整出炉了。重点放在学习小组的建设上,通过把学生按照“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有待进步的学生”的分配原则,组建了十多个四人小组,并且在排位上优先考虑视觉型学生的需要,把他们尽量往前靠。重新安排后的位置受到学生的认可,反对声音大大减少了。当然,这一次的调整尚未经过真正的考验,是否有效很难说,但不管怎样,这次的调位风波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反思:1.作为班主任,不能做“拍脑袋”决策,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