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线笔带来的教育反思

勾线笔带来的教育反思

ID:31034313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勾线笔带来的教育反思_第1页
勾线笔带来的教育反思_第2页
勾线笔带来的教育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勾线笔带来的教育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勾线笔带来的教育反思很多教师可能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班上的孩子把幼儿园的或同伴的东西悄悄地〃据为己有〃。经过十多年教育改革的我们,肯定不会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而是既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幼儿出现各种偏差行为是正常的,但同时也会非常为难: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并从行为上改正,同时又不会伤害孩子呢?汪老师们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讨论这个问题的契机。但是案例并没有告诉我们〃偷拿〃的那个孩子究竟是不是涵涵,为方便讨论,我们姑且用涵涵这个名字指代那个真正〃偷拿〃的孩子;同时我们把涵涵的行为称作〃偷拿〃,这个〃偷〃字更多是〃偷

2、偷〃的意思。下面让我们从周围人们对〃偷拿〃行为的反应、心理学家的研究,从幼儿的道德判断水平,从涵涵在〃偷拿〃的过程中的情绪体验进行一个梳理和探究,并尝试提出教育策略建议。怎样看待〃偷拿〃行为玮玮两天丢了6支勾线笔,玮玮委屈、家长生气,这些反应带给汪老师很大压力,于是她发动全班幼儿在教室寻找。未果后,教师推断丢失的勾线笔是被班上的某位小朋友〃偷拿〃了。教师的提问〃如果你们家丢了东西,怎么找也找不到,该怎么办〃,这让全班幼儿把注意力聚焦到怎样动用〃警察〃查寻事情真相上。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涵涵哭了出来,而且哭得越来越大声,虽然她哭着还在申辩自

3、己没拿,但这个表现反倒使得她成了最被怀疑的对象。当汪老师们和其他教师谈论这事时,教师们或认为这是〃是非观念〃,或说孩子是〃一时糊涂〃,几乎都是从道德判断的角度在看待这件事。而班上幼儿既从〃小偷〃〃坏人〃的道德判断角度来看待〃偷拿〃的人,也从〃找警察〃这样的法制角度谈到对这类行为的惩罚。可见,涵涵周围的成人是从道德层面、同伴是从道德和法制层面,来看待〃偷拿〃行为。我们再来看一看,心理学家是怎样定义〃偷拿〃行为的。心理学家在1967年编制的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将儿童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称为〃a行为(antisocialbehavi

4、our)/z,即违纪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共五类。[1]可见,心理学专家是把〃偷拿〃定义为违纪行为。也有研究将这一行为归为〃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范畴里的损人行为。[2]无论怎样命名这一行为,看来专家和普通人们都认为这样的行为是非道德、非亲社会的违纪损人行为。与〃偷拿〃行为相关的幼儿认知与情感特点由于这个事情发生在大班,我们来看一看,5〜6岁幼儿在道德判断与道德情绪归因发展方面的应有水平和年龄特点,然后再分析涵涵在〃偷拿〃中的心理状态与变化过程。♦幼儿道德与所有权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1

5、.4〜6岁幼儿的道德认知与所有权认知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研究显示,4〜6岁幼儿懂得必须遵守与享用财物有关的道德规范,女口〃不能拿别人的巧克力〃〃商店的东西得拿钱买〃等,懂得不能侵犯别人的财物所有权,做出损人行为后损人者将受到惩罚或不良评价等。儿童不仅能据此作出道德判断,并能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3]所谓所有权,既包括对所有者拥有的特殊权利的认知,同时还包括认识到所有权是可以发生转移的,而且只有通过合法的转移才能拥有所有权,比如买卖和赠送。相反,非法转移(如偷窃)不存在所有权转移。研究表明,4〜5岁儿童已经理解物品所有者可以允许或者拒绝他人拥有

6、这一物品。5岁幼儿已经能够正确理解所有权的转移,并对偷窃情境下所有权无法转移的正确判断达到较高水平。此时儿童基本能正确区分所有权的合法转移和非法转移。[4]2.4〜6岁幼儿的道德情绪归因停留在结果定向阶段。研究显示,在犯过情境中,大多数4〜6岁的幼儿对〃偷拿〃行为的情绪归因是以结果定向占优势,向道德定向发展的转折年龄大约在6岁。[5]具体说就是,如果一个人偷拿别人的东西成功了,幼儿就认为他是高兴的,如果他偷窃没成功,幼儿才判断他是难过的。但从6岁开始,幼儿逐步建立正确的道德导向的情绪归因,即认识到无论偷窃是否成功,偷窃者的情绪体验都是负面的。

7、另一研究表明,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产生的不快情绪是阻止此类行为产生的内部因素。[6]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对于〃偷拿〃这一行为,不论从道德判断还是从所有权认知,都已经达到能够正确认识的水平。只有在对这类行为有约束力的道德情绪体验方面,幼儿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当幼儿对非道德、非亲社会行为产生愉快的情绪时,将严重干扰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偷拿〃过程中涵涵会经历的情绪体验及其可能带来的隐忧从汪老师的案例描述中,我们发现,涵涵是个留守儿童,在家、在幼儿园都是被忽视的孩子。而全班小朋友都有的勾线笔,她却没有。我们可以设想,

8、涵涵看到玮玮用彩色勾线笔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夸奖,她是多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