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doc

[精品]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doc

ID:52473593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精品]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精品]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精品]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精品]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精品]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刺、艾灸、针加灸胃皖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脫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摘耍]目的:评价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脫下俞穴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79例非胰岛索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针刺组(A组)、艾灸组(B组)、针刺加艾灸组(C组),取胃脫下俞穴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

2、);高密度脂蛋白均有升高(P<0.05);但以针刺加艾灸组的效果最佳(P<0.01)。结论:无论针刺、艾灸,还是针加灸胃脫下俞穴,都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针刺与艾灸合用效果更好。[主题词]糖尿病/针灸疗法;艾条灸;针灸疗法/方法;穴,胃脫下俞近年来,针刺治疗糖尿病取得了不少新进展,针刺胃脫下俞穴治疗糖尿病国内也多有报道。有趣的是,我们现在临床治疗该病多用针法,或配以药物;而古代则多用灸法,且强调多壮数灸。为探讨针刺、艾灸和针刺加艾灸胃脫下俞穴在治疗糖尿病疗效上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笔者做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

3、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本研究79例均系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的住院患者,其屮男46例,女33例;年龄32-74岁;病程1〜23年;对原先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在严格饮食指导下停药3天后作为观察对象。凡有下列情况者不在入选范围:(1)肝、肾功能损害者;(2)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者;(3)同时患有其他急、慢性不稳定严重疾病(如肿瘤、中风偏瘫等)者。1.2分组入选的79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针刺组(A组)、艾灸组(B组)和针刺加艾灸组(C组)。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lo表1中显示各组

4、患者基本情况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A组: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选用0.35mmX40~50mm的毫针,取胃皖下俞穴垂直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在得气后、行针屮和起针前施以平补平泻手法5分钟。B组:取胃骁下俞穴艾条温和灸,距皮肤25mm左右,持续灸30分钟。C组:在采用A组针刺治疗的同时施以B组艾条温和灸法。3组均在每R8:00-10:00时、14:00-16:00时治疗2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另外,患者每天锻炼2次,每次15〜30分钟,以不感疲劳为度;患者治疗

5、期间所需饮食热量,根据其病情、运动量和体重情况,按30~35cal/kg计算。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1)主要临床症状;(2)空腹血糖;(3)24小时尿糖定量;(4)糖化血红蛋白;(5)血脂,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o3.2疗效标准临床控制: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7.Ommol/L;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口、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达到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80mmol/L或较治疗

6、前下降50%〜30%;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口、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口较治疗前下降50%〜30%。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减轻;空腹血糖<8.60m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24小吋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口、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口较治疗前下降10%〜30%。无效:临床症状尢变化,实验室各项指标未达到上述标准。3.3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釆用X2检验,计量数据用X±s表示,均数间比较之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3.4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3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2。由表

7、2可见,3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显效控制率C组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C组临床疗效优于A、L两组。各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口以及血脂的变化情况比较见表3〜表7O由表3可见,治疗后A、B、C3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但C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其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从表4、表5、表6屮分别可以看出,各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和糖化血红蛋口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以

8、C组下降幅度最大,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o说明针刺加艾灸胃皖下俞穴具有较好的控制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作用。从表7看出,A、B、C3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以C组变化最为显著,说明针加灸胃皖下俞穴具有较好的调控血脂作用。4讨论胃皖下俞穴出自《龙衔素针经》,别名胃下俞、胃管下俞。《千金翼方》载:“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该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