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ID:5246117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6

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_第1页
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_第2页
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_第3页
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_第4页
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摘要狮子洋隧道为广深港客运专线控制性工程,为国内第一条水下铁路隧道,隧道长(10.8km),设计速度目标值高,所处地质情况复杂,标准要求高。为满足狮子洋隧道的使用要求,在隧道明挖段设计中采用了几个关键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软弱地层明挖隧道变形缝的处理、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的处理、以及为了减缓空气动力学微压波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目前狮子洋隧道运营情况良好,这几个关键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关键词明挖隧道;设计;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狮子洋隧道所处地质情况复杂,隧道标准又高,因此对明挖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狮子洋隧道

2、已开通运营,且运营情况良好,作者就狮子洋隧道明挖段的设计关键技术作详细介绍,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1概述1.1工程概况8狮子洋隧道位于广深港客运专线东涌站—虎门站区间,穿越珠江入海口的狮子洋,河面宽度6100m(含2个江心洲总宽1770m),为全线控制性工程。隧道工程范围全长10.8Km,其中明挖敞开段长310m,明挖暗埋段(含缓冲结构)长1104m,盾构段9340m,工作井段长46m。隧道土建按速度目标值350km/h设计。全隧道除出口明挖段120m为设中柱的单孔双线结构外,其余地段均为单线双孔隧道组成。狮子洋隧道明挖段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淤泥、粉质黏土、软土及砂土

3、层。隧道通过地层主要为:素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粗砂。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地层的孔隙水和白垩系岩层的裂隙水,其有承压性,地下水补给充足。3变形缝的处理3.1普通地段变形缝的处理明挖隧道由若干节段矩形结构构成,为了控制混凝土裂缝,在各节段之间设置变形缝。由于荷载的长期作用和地层的变化,使得变形缝处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行车安全。变形缝发生变形就容易引发隧道漏水,隧道交付后大范围、长时间的堵漏工作既造成了工程成本增加,又影响了隧道的正常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普通地段明挖结构的变形缝设置情况如下:第一种变形缝:无抗剪措施;第二种变形缝:在底板设置凹凸槽榫抗剪。8第一种变形缝缺点:无法传递

4、剪力,易发生两侧差异沉降,影响使用。第二种变形缝缺点:虽有一定抗剪和抵抗不均匀变形能力,但①填充材料无法更换或更换困难,影响使用;②因抗剪能力弱,在大荷载作用下,如铁路易发生疲劳破坏;③无水平抗剪件;④变形缝先进行填充,受力过早,容易破坏。3.2狮子洋隧道明挖段变形缝的处理结合既有明挖结构的情况,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对现有变形缝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选择变形缝位置和变形缝间距,变形缝的合理位置对控制明挖结构的差异沉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理地选择变形缝的间距,可起到避免或减少在施工过程和使用时结构不产生超出允许的裂缝宽度,以保障结构的安全使用。狮子洋隧道明挖段结构30~60m

5、设置一道变形缝。同时,为了克服上述普通明挖隧道结构变形缝设置的不足之处,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在变形缝处为此设置一种既可抵抗较大剪力,又便于维护的抗剪结构。8狮子洋隧道明挖结构变形缝除采用外包防水卷材、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等防水措施外,同时在明挖结构隧道的底板和中隔墙设置凹凸榫,中隔墙变形缝处设置凹凸榫见下图1、2。凹凸榫的设置增加了明挖结构隧道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明挖结构对软弱地层不均匀沉降或错动的适应性,凹凸榫制约着隧道结构的变形。中隔墙设置凹凸榫既可抵抗较大剪力,又便于维护,也可对中隔墙变形缝内的填充物进行更换。图1狮子洋隧道明挖段中隔墙变形缝结构立面图图2狮子洋隧道

6、明挖段中隔墙变形缝结构平面图由于该凹凸榫易于设置,结构简单,质量可靠,能适应较大值的地层沉降和错动,使隧道结构稳定,避免隧道中钢筋混凝土的损坏,且便于维护,值得推广使用。此变形缝的处理还申请了专利”一种变形缝具有抗剪功能的软弱地层明挖隧道”(专利号ZL201120341600.6)。4沉降控制在Ⅶ度地震影响和高速列车运行下容易产生软土震陷现象,而砂土又会产生中等~严重液化。考虑到地层条件的复杂性,大部分地段需要处理的范围既有软土又有砂土,为确保处理效果,并简化施工,处理方法的选择应同时适应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的处理。经研究比较,推荐采用高压喷射注浆进行地基处理。对抗浮不满足地段采用钻孔桩共

7、同处理液化及抗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计算,狮子洋隧道明挖段对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的处理具体设计为:(1)进8口暗埋DIK33+130~+660段采用的旋喷桩间距为1.2m*1.2梅花型布置,加固深度为结构底板以下至地面以下20m范围。坑底经加固处理后,基坑开挖前要求实测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粘性土不得小于10,砂土不得小于12。(2)进口敞开DIK33+000~DIK33+130段处于公堡涌河段,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