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若干问题评述.pdf

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若干问题评述.pdf

ID:52431845

大小:92.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若干问题评述.pdf_第1页
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若干问题评述.pdf_第2页
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若干问题评述.pdf_第3页
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若干问题评述.pdf_第4页
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若干问题评述.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若干问题评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问题评述张彩云(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01)摘要:随着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展开,“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名词,日渐抢占了国内市场,成为学界当前研究的一个新增长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主义”在概念界定、产生背景、代表人物界划和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发。文章试图对这诸多问题作一综述和评析,以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评述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88(2010)02-0022-05

2、“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兴起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后马克思主义”渐渐进入国内学术视听之中。与此同时,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及现实意义的激烈讨论无疑给作为国外传来的“后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可供言说的相关性氛围和可能激发的碰撞性空间。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仍林林总总,人们对“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仍较疏离隔膜,对“后马克思主义”的使用也颇为混乱。因此,对“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问题做一总体梳理与评价,不仅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动态,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侧面了解当下资本主义

3、发展现状,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一、界定:一个混沌的概念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1958年迈克尔·波兰尼出版的《个体知识:走向一种后批判哲学》中就曾使用过。但“后马克思主义”能够作为一种思潮,并作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人们的视野,则与1985年拉克劳和墨菲的《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的出版紧密相关的。有学者把由此而掀起的“后马克思主义”争论称之为“拉克劳———莫菲事件”,可以说,正是这一事件开启了“后马克思主义”探究的热潮,从而把“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带入了高频的甚至是增殖性的使用词语中

4、。英国学者麦克莱伦认为,“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同后现代[1]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的思潮”。我们认为,后马克思主义确与后现代主义有着脱离不了的关系,但后现代主义毕竟只是“后马克思主义”这个复杂的理论资源中的一种。因此,这个概念很难完整收稿日期:2009-09-23作者简介:张彩云,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22·“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问题评述准确地概述“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情况。英国学者P·雷诺兹指出:“后马克思主义是激进多元论政治、民主政治以及认同政治、社会分工政治的异质扩散和传播,而不是阶级、后结

5、构主义、后[2]现代主义对宏大理论和社会规划的拒斥。”就是说,“后马克思主义”确与后现代主义有着联系,但它并不像后现代主义那样一味地对宏大理论和社会规划的拒斥。在德国学者H·弗莱舍尔看来,二战后逐步发生多元化演变的马克思主义均可称作“后马克思主义”。美国学者诺曼·莱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继“斯大林主义灭亡”之后的继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美国学者詹姆逊则把“后马克思主义”定义为19世纪末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所出现的修正主义。曾枝盛先生看到了“后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指称的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区分,他提出了广义和狭

6、义的“后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广义的“后马克思主义”犹如麦克莱伦所说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以“后现代主义”为主导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学界对曾先生的这种广义、狭义划分的界定并无异议,但争论的焦点随即转向了如何理解这种广义和狭义。在孔明安先生看来,广义的“后马克思主义”主要指的是建立在西方后结构主义或解构哲学基础之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批判和研究的最新的西方哲学社会思潮;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指的就是由拉克劳和墨菲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形势下所开创的左翼激进理论及其延伸。孔明安的观点得到了周凡先生的支持。周凡先

7、生同时突破了单纯从某一点作出界定的思维模式,而是果断地进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迷宫,对“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从20世纪50年代的波兰尼、60年代的麦格弗森、70年代的贝尔和柯拉科夫斯基,到80年代的图雷纳及拉克劳和墨菲等人的使用方式进行了一次翔实的学术史审理。在对这一概念进行一番“考古学”追溯的同时,也形成了他对“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确认了“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客观存在性,并认为“后马克思主义”学派众多且内涵丰富;(2)他认为,“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立场,不是先天存在或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成形和凝结的过程;(3)

8、“后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总的来说,就当前学界的研究情势来看,对“后马克思主义”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