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期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简评.pdf

国内近期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简评.pdf

ID:52431846

大小:83.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国内近期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简评.pdf_第1页
国内近期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简评.pdf_第2页
国内近期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简评.pdf_第3页
国内近期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简评.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内近期_后马克思主义_研究简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代反思和评论国内近年来的“后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思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本身,同时也还潮能够促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学术创新问题的认识。后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马克张亮思主一、“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兴起及其内在旨趣义尽管国内学者使用“后马克思主义”一词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98年、1999年,但“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则毫无疑问应当从2000年算起。是年,南京大学张一兵等人率先开始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终结之后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他提出了“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三个新概念,并强调指出

2、它们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三大新动向。在这种界划中,由于他实际上是把“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流派来看待的,因此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和热烈的讨论。基于拉克劳和墨菲的理论经验,胡大平指出,“后马克思主义”明确地包含着“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这个问题,它作为一种政治冲动,贯穿于第二国际至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史,并且随着《文化霸权与社会主义战略》的公开出版而成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激进左派理论的重要主题。有鉴于此,他主张从“小写的马克思主义”角度把张一兵所界划的后马克思思潮诸多代表(如福柯、德勒兹甚至高兹)纳入广义的“后马克思

3、主义”讨论。我们看到,争论的焦点其实还在于界划标准问题。历史地看,张、胡两人的分歧实际上是一种视角的差异。面对同一个对象,张一兵是从历史源头即“西方马克思主义”出发来审视的,因此,他更多地看到了“后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趋同;胡大平则是从历史的当下即“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政治实践来返观问题,因此,他更多地看到了理论趋同下的政治对立。从国内近年来的总体研究趋势看,胡大平提倡的视角显然受到更多人的认同。上述特征当然受到了现代性批判逻辑的直接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后马克思主义”本身理论参考54112009当与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因此,社

4、会主义(或者更严格地说“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不仅是“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题,而且马克思主义在全代球资本主义条件下出场的战略也是它的中心议程。与“后马克思思潮”不同的思是,这些自称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并不仅仅局限于开创一条新的对资本主义潮的批判思路,而且强烈地表达出一种对资本主义替代的激进民主政治规划。二、“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之争后曾枝盛教授是国内学界较早开始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学者马之一。他认为,广义的“后马克思主义”犹如英国学者麦克莱伦所说的“马克思克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由于这只是一种时间界划,似乎并没有实质性意义,而思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则

5、主要是指20世纪60、70年代,尤其是1973年贝尔主《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发表之后出现的、以“后现代主义”为主导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他所理解的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内容广泛,甚至连以詹姆逊为代表义的“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以哈贝马斯和利科为代表的“后解释学的马克思主义”等都包含在内。对曾枝盛教授提出的广义、狭义“后马克思主义”区分,其他学者并无异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种广义、狭义。在孔明安看来,广义的“后马克思主义”主要指的是建立在西方后结构主义或解构哲学基础之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批判和研究的最新的西方哲学社会思潮,它包括国内学者多已熟悉的西方哲学

6、家德里达、福柯、鲍德里亚和利奥塔等。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指的就是由拉克劳和墨菲二人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形势下所开创的左翼激进理论及其延伸。孔明安的观点得到了周凡和胡大平的支持。“定义域”之争实际上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初期的一种必然现象,尽管它具有相当的价值,但必须被超越。事实上,这种超越很快就实现了。2005年,周凡发表了一篇长文,从概念的谱系角度对“后马克思主义”术语从20世纪50年代的波兰尼、60年代的麦格弗森、70年代初期的贝尔和后期的柯拉科夫斯基,到80年代的图雷纳等人的使用方式进行了一次翔实的学术史审理,最终说明因拉克劳和墨菲而著称的“后马克

7、思主义”具有自己的经验史和意义的历史差异,并且由此强调相关研究之历史语境的重要意义。三、“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逻辑实质及理论意义在“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之后,学界开始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在“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逻辑实质及理论意义三个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深入认识。理论参55考112009当在对“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语境的追溯中,周凡强调了它与新社会运动代的内在关联。在他看来,“后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出现于1968年“五月风暴”之思后和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马克思主义危机”,而这种理论动向代表着在对古典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中重新调整社会主义策略并重

8、建对社会主义价值的信潮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