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20700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高等教育。针对目前高校的教学科研现状,作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将教学和科研更好地结合,培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关键词: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人才本人是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老师,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化学、材料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结合这次的我校“211工程”三期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关于如何将教学和科研更好地结合,培育创新型应用人才提出自己一些建议和想法。一、
2、目前现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我所在的学校一一安徽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对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大学人才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的战略目标,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Z教育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方面的政策失衡。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
3、是硬任务,教育科研是软指标,加上在高校扩招之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工作量大,相当多的教师整天陷于备课、上课等具体的教学事务小,无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对教育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还有…较突出的问题是教育科研保障条件不够。例如教育科研保障条件包括经费的投入,相关制度与激励机制等。这次的“211工程”三期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我申报的项目是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这里仅在这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个人体会。二、具体措施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是在知
4、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加入毗0的,全国各行业正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屮,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创新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主要是大学的任务,因为大学培养的是人才,即创新能力较强的人。笔者认为,从培养创新能力出发,大学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为重要。2.个人感觉较重要的一
5、点是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实验体系。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化学化工类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门类,实验教学是学好各科化学的基础,它对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至关重要。开放实验室的实质是指在实验教学中所有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3.尽可能多参与开展一些教学科研活动如“211工程”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校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大学生实验计划项目等。这些项
6、目的开展实施十分有必要,对于学生来说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于老师来说,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申请省教育厅、科技厅项目,省自然基金、国家基金,等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得化学化工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浓厚的氛围,学生参与创新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教育成效显著,对于学生在国家、省和学校的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到工厂调研,寻找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动脑动手为工厂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多参加教师科研和创新实验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厂校
7、联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请厂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给学生做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到工厂调研,了解生产中的问题,并为工厂解决实际问题;鼓励部分学生到工厂做毕业论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在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择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欲望强烈的学丰进入开放性设计型实验阶段,同时,编制创新项目申报材料,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活动,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创新知识和能力讲座,参观企业,选择性地安排学生组织跨学科团队到企业各智能部门调研,在创新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打造产品,编制计划书,参加各类竞赛
8、,开展创新能力培养。5.研究建立大学生多元化课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式。高等学校必须承担起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的职责,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向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转变,这是大学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适当减少课内学习总量,压缩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充足空间,引导学生形成研究性、创新性学习思维。坚持提高实践能力,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