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ppt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ppt

ID:52410923

大小:274.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4-05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ppt_第1页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ppt_第2页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ppt_第3页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ppt_第4页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施柳周2008-11-20一、心理状况分类体系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心理状况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神经症等精神分裂症等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问题二、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念1946: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志: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是指在人格相对稳定、智力正常的前提下,各类心理活动正常、

2、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在人格协调、智力正常状况下,个体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指人的心理(知、情、意)的内在关系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进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促进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不断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情绪。心理健康状态自我接纳的、生活和睦的、工作高效的、人际协调的二)心理健康标准1、中国古人的标准:“和”“心恬愉为务”、“和喜怒而安居处”“志闲而少欲”、“不俱于物”“谣邪不能惑其心”、“不妄作”“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御神有时”、“起居有常”“恬淡虚无”、“居处安静

3、”、“静则神藏”“乐其俗”、“好利人”“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节阴阳而调刚柔”2、1951:Maslow和Mittelman的十条标准自我安全感了解自己,恰当估价自己生活理想要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象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体验中学习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3、马斯洛“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一条1、适度的安全感;2、适度的自我批评;3、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适度的接受个人需要,满足此需要;6、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7、能保持

4、人格的完整与和谐;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10、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11、能保持自己的个性。4、马建青七条标准(1992)智力正常情绪协调、心境良好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动地适应环境保持人格完整符合年龄特征5、许又新三个标准(1988)体验标准:以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包括良好心境和恰当自我评价操作标准:考察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核心是效率,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社会功能发展标准:纵向考察分析个体心理发展状况,是否与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匹配。6

5、、郭念锋的十条标准(1986)第一,心理活动的强度是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说明不同的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不同。抵抗力低的人反应强烈,可能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并容易留下后患;而抵抗力强的人会有适度反应,不会致病。抵抗力强说明心理健康水平高。影响抵抗力的因素包括个体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性格特征等密切相关,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二,心理活动的耐受能力是指个体承受持续性压力的能力耐受力越强,越不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耐受力越强,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第三,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

6、自身内在的节律性。包括日周期、周周期、月周期、年周期等。周期节律性是心理活动正常的标志,破坏了周期节律,心理健康水平必然下降。第四,意识水平主要是指意志品质的好坏。第五,暗示性暗示性高的人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使精神活动不稳定。暗示性高也说明自我接纳、自我信任欠缺。是自我力量不够强大的表现。第六,心理康复能力是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高,心理康复能力强,从创伤中恢复得快。第七,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对情感、思维、和行为的

7、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不过分压制,又不过分随便,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第八,自信心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既不自卑,又不盲目自信。第九,社会交往人作为社会群居动物,必须要与人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十,环境适应能力为了保障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人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个体才能生存,然后才能发展和完善。心理健康的人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并努力改造环境。心理适应的五个层次根据个人如何控制环境以及个人如何控制自己对环境的反应(行为的有效性)来划分(

8、):恐慌(panic):失去了对自己和环境的控制,缺乏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应付环境的能力,很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需要严密的保护和管束。迟钝(inertia):个人稍能控制环境,但仅仅是对当前问题或情景的被动应付,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缺乏目标和组织,其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