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

ID:5239378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_第1页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_第2页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_第3页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_第4页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研究  摘要:以湖北省茶叶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4个绿茶品系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和一芽五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和氟元素水平等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4个绿茶品系均具有低氟特性(15)的一般适制红茶,在中间的为红绿茶兼制型[10]。04-3-1和01-4-7两个品系酚氨比小于6,07-7-6和07-7-25酚氨比介于6~7之间,是加工名优绿茶的优质资源。07-7-94和07-7-92酚氨比介于7~8之间,适宜加工绿茶;其余的品系酚氨比介于8~15之间,为红绿茶兼制型。

2、咖啡碱可以兴奋中枢神经,刺激肠胃帮助消化,能够利尿醒酒,解热镇痛,消毒灭菌,抵御疾病,抵抗酒精、烟碱、吗啡等的毒害,松弛平滑肌,调节呼吸系统[11]。供试的24个绿茶品系中,07-7-68咖啡碱含量最高,达到3.68%,07-7-4最低,为2.42%。但咖啡碱是一种神经性兴奋剂,饮用过多会引起焦燥不安、失眠、易醒、腹泻、头痛、心悸等症状,低咖啡碱的茶叶更适合人们饮用。所以在茶叶饮料生产中可以避开07-7-68这样的高咖啡碱品系,选择低咖啡碱含量品种。5水浸出物为茶叶中能被热水浸出的可溶性物质的总称。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总量

3、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供试的24个绿茶品系中水浸出物含量最大达44.70%,平均40.55%。说明24个绿茶品系内含成分丰富,利用它们的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产品,理论上应具有较好的品质,作为茶叶深加工原料以04-3-8较好。  儿茶素是茶多酚类物质的首要组分,是茶叶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和组成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也是体现茶树进化的标志之一[12]。儿茶素又可分为非酯型儿茶素(即简单儿茶素,主要包括EC、EGC、C、GC等)和酯型儿茶素(复杂型儿茶素,主要包括EGCG、ECG、GCG、CG等)[13]。EGCG是酯型儿茶素的核心组分,随着

4、人们对功能性茶饮品(高EGCG含量)需求的增加,对它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林金科等[14]将EGCG含量高于13%者视为超常规水平的资源。而龚志华等[15]的研究将EGCG含量超过7%的茶树视为具有高EGCG特性。按林金科等[14]的标准,24个绿茶品系中没有超常规资源,而按龚志华等[15]的标准,有1个高EGCG特性的品系04-3-8(7.4%)。氟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不同植物的氟含量和分布规律不同。茶树中氟含量远远超过其他植物,因此认为茶树是一种聚氟作物[16]。氟虽为人体必需的元素,适量的氟摄入有利于预防龋齿和骨质变形症,5但过量会对人体

5、产生毒害,容易导致氟斑牙、氟骨症等[17],因此WHO规定成人的摄氟量上限为4mg/d,否则会导致氟蓄积中毒[18]。大多数少数民族每人每年饮用砖茶5kg,如果砖茶含氟量限制在300mg/kg以下,那么平均每人每日摄氟量约4mg,这样可以避免大多数人发生氟骨症,因此规定茶树品种一芽五叶氟含量低于300mg/kg的为低氟品种。24个绿茶品系都达到低氟品种的标准,07-7-45、07-7-4、07-7-31、04-3-1和07-7-25共5个品系氟含量低于120mg/kg,可以作为超低氟材料加以利用,而且氟含量低于国家大面积推广的中茶302(11

6、3mg/kg)的有07-7-4、07-7-31和07-7-25共3个品系。参考文献:[1]齐桂年,陈瑜,张泽岑,等.功能性化学成分茶树品种选育的初探[J].福建茶叶,2004(1):6-8.[2]牟风娟,徐峥嵘.不同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差异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685,687.[3]梁月荣.红茶茶黄素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2,18(S):70-74.[4]KANWARJ,TASKEENM,MOHAMMADI,etal.Recentadvancesonteapoly

7、phenols[J].FrontBiosci,2012,4:111-131.[5]COOPERR.Greenteaandtheanine:health5benefits[J].IntJFoodSciNutr,2012,63(S1):90-97.[6]俞永明.茶树良种[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7]杨亚军.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Ⅱ.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品质的关系[J].茶叶科学,1991,11(2):127-131.[8]程启坤,阮宇成,王月根,等.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J].茶叶科学,1985,5(1):7-17.[9]韩沛霖.

8、红、绿茶原料酚氨比值的探讨[J].茶叶,1984(1):34-35.[10]程启坤.茶树品种适制性的生化指标—酚氨比[J].中国茶叶,1983(1):38.[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