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78136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浅析石湾民间陶塑中的艺术表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石湾民间陶塑中的艺术表达【摘要】石湾陶塑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吸收着每个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其造型技法上的捏塑以手捏为主,较少使用工具。重在对表现对象的主耍特征的概括,不拘小节,重在突出神韵,直接传达作者的主观意念和表现欲,恰似中国画中的大写意,诠释了中国文化追求意境的精髓。【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艺术表达;石湾陶犁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89-01石湾陶塑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英独特艺术表达手法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熔于一炉,无论是神仙还是妖怪,无论是圣贤还是农夫,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那么鲜活,那么
2、栩栩如生。它是陶瓷匠人对民间百姓生活的真实记录。广东佛山的石湾陶塑,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李景康《石湾陶业考》中说:“某君藏冇石湾陶器考墨稿,据谓先代所著,未经付刻。此书溯源与宋代阳江窑,次述阳江陶匠因东莞白泥较优,故有建窑于东莞制器者,厥后由东莞再运右湾,始设祖唐居。”这是最早记载石湾陶塑的史料。近些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广东一带发现了多处窑址,从考古标本确定石湾窑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丿力了一千三百多年。唐代时期石湾窑的作品种类比较简单,仅见于生活用具,如碗、碟、罐、盆以及丧葬用品。宋元时期的器形有所增加,乂有罐、盒、钵等,其中碗形的种类较多。石湾家对宋代官、哥、汝、钧等
3、诸多名甯进行模仿,尤其善仿钧窑,却并非千篇一律的模仿,而是在仿制过程中逐渐摸索,创制出独具特色的窑变釉,因此有“钧窑以紫胜,广钧以蓝胜”的说法。历经了唐、宋、元数个朝代的积累与探索以后,石湾窑在明清迎來了巅峰。无论是在艺术风格还是工艺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水平。据李景康《石湾陶业考》记载:“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107座陶窑,容纳工人6万余人……”在这个时期,其用途已经不止于口常器用,还包括建筑陶瓷、丧葬陶瓷、手工业陶瓷、观赏陶瓷。其屮的手工业陶瓷包括酿酒业、糖业、化学工业、燃料业等所需的瓮、大缸等;建筑瓷包括了瓦脊、砖瓦、花窗、华表、栏杆、壁嵌等。丧葬器则包括陶棺、陶屋、
4、陶马、陶狗、陶灯、果供等明器;观赏陶瓷则完全以美为诉求,有各式神仙,鸟兽虫鱼,瓜果器物等,其中人物神仙的种类多达一白多种,成为石湾窑的一大特色。石湾泥塑的出现看似是一种偶然,实则是必然。石湾陶塑的创作着重于自然Z塑造,融合了戏曲故事、人文情怀、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从生活中提炼、升华,并以适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形神具备的造型,把人文与自然,生活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同时也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诉求,以及自己对于世界和生命的独特感悟。石湾陶塑的创作题材广泛,寓意深刻,表现形式多样,在浓缩了陶瓷文化本身的丰富内涵的同时,又融合了本土地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审美取向,反映了当地人民的
5、情感意愿。就其创作题材可分以下几类。一是人物类。如八仙、和合二仙、四大金刚、四大美人、十八罗汉、二十四孝子、钟疽、太白醉酒、踏雪寻梅、东坡游赤壁、观棋烂柯、三国人物、水浒传人物、西游记人物、道释仙佛、东周列国演义、封神榜人物、红楼梦故事、菩提达摩、济公和尚、寿翁、陶渊明、麻姑、小孩玩具等。这些人物陶塑线条精练简洁,个性鲜活,且生动传神富于动感,表现手法巧拙得当,夸张适度。二是鸟兽虫鱼类。如鸭、猫、牛、马、猴、狮、鸡、鹰、鹤、龙凤、虫、鱼等。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三是山公亭宇类。山公亭宇是指大小寸许,用来供盆景使用的小人物或亭宇,其造型小巧,形简意赅,栩栩如生。山公指的是各
6、类动作人物,田园农耕的农夫,或垂钓撑船的渔夫。亭宇是指亭、榭、屋、桥、塔、茅寮等。小动物如牛、马、金鱼、鹤等。盆景风雨归舟、伯牙鼓琴、兰亭雅集、东坡游赤壁、踏雪寻梅等。这些题材都是人们理想中的山水田园,每一个陶塑无不寄托着人们对诗情画意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四是瓜果器物类。这类陶塑主要供摆设观赏或祭祀之用。瓜果冇仙桃、佛手、柚子、石榴、花篮等;器皿有文房用具、水仙蟹爪盆、花盆、花瓶等。另外,还有仿古器物及建筑器物之口月神、蚩尤、祭物及丧葬器之供桌、祭台等,以及产业用染缸、栏杆、砖瓦、排水管等。清代初期至中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建筑(包括宗庙祠堂、佛道庙宇等)的装饰耍求不断提高
7、,石湾窑的瓦脊等建筑装饰构件制造行业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出现了题材多样化和工艺复杂化的局面。产品行销两广及东南亚,至清代末年走向衰落。石湾陶塑不同于各大名甯和官家受朝代政策限制,其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吸收着每个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其造型技法上的捏塑以手捏为主,较少使用工具。重在对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的概括,不拘小节,重在突出神韵,直接传达作者的主观意念和表现欲,恰似中国画中的大写意,诠释了中国文化追求意境的精髓。艺与道俱进,品随岁更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