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文本解读1.ppt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1.ppt

ID:52371420

大小:18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5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1.ppt_第1页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1.ppt_第2页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1.ppt_第3页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1.ppt_第4页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文本解读与生成艺术一、文本解读能力构成要素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新文本的过程。就教师而言,以自己的解读体验引导学生的解读,从而使文本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育人功能;就学生而言,是为了感悟文本内涵,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在文本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教益。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二、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生成资源欠缺于漪老师说“对语文老师来说,现在顶顶难的是文本解读。”从近几年的语文教学研讨及中考阅卷来看,不少学生的文本解读是标语化的,

2、写起文章来思想内涵又是苍白的。为什么?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我们许多老师依然将教学重点放在“怎么教”上面,忽视了对课文准确意思的思考与把握,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少之又少,好比“雾里看花”——视觉感美丽了,但实质性品味不扎实。1.泛道德教育替代语言感悟。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了,乃至取代了文本。读到《我的叔叔于勒》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到《木兰诗》大抵就是“欣赏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这一女英雄形象”;读到《变色龙》就要通过赏读其

3、“变”与“不变”,感受并批判他的“见风使舵”……如此这般,解读文本形同贴标签。2.“解读教参”替代“解读文本”。过去乃至现在,依然有很多老师的备课是以“解读教参”替代“解读文本”,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了能打动人心的对语言的涵咏品味,语文课程缺乏人文性。二、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生成资源欠缺3.创意表达替代规范表达。一位老师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的《诗人谈诗》。课文是诗人鲁藜的一首短诗《一个深夜的记忆》,以及诗人曾卓对这首诗的解读文章。这位老师教学预设时既十分关注诗歌的多元解读和个性解读,又强调了教师要有有效的引导和评价,防止学

4、生完全脱离文本的随意误读。可以说,其教学思想是无懈可击的。但课堂上理解主旨时,却令人震惊:理解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可以,理解为“对友人的牵挂”可以,理解为“失恋的人对所爱的人的思念”也可以。多元解读的合理性不等于倡导一种随意解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也都是有害的。在赏析句子环节中,有个老师讲《春》时结合较好:一般要从修辞入手,若没有修辞,则分析词语的作用。下面是这个教师课件显示:比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对象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喜爱、赞美等)。拟人:

5、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赋予…(写作对象)…人格化的(动作、神态等),表现了……,表达了作者对写作对象的……之情。排比:句式整齐,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以排山倒海之势强调了……(结合句意谈)。4.浅尝辄止替代整体内在探究。例如《春》,侧重于几幅图的概括,而忽略内在联系探究,《孔乙己》侧重于人物剖析,而漠视语言深入品味。三、语文课堂文本解读生成艺术的教学智慧1.养成解读文本的敏感力。朱自清的《背影》中,教师一般习惯于对四次背影的分析,但有的教师敏锐感悟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四次用到“终于”一词?(从“但他终于不

6、放心”、“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因为它充分表露出父亲对“我”的关心、体贴和包容。2.确定巧妙的生成点。要在内容上选好生成点,留出大片的解读空间,充分挖掘、丰富、充实、创新教学情境中现有的解读资源。《雪》设计:(1)从“你喜欢雪吗”引入课题。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朗读感知课文。(2)明确两幅雪景图。(3)如果我们可以化身为雪,你会化身为南方还是朔方的雪呢?请选择以下问题中的一个,读课文,做旁注,来回答:A我是南方的雪,朋友们,喜欢我吧!我是————的,你看-----------

7、----------(文中的句子)。B我是朔方的雪,朋友们,喜欢我吧!我是————的,你看---------------------(文中的句子)。(4)继续为“自己”做广告:我才不喜欢南方的雪呢,你看----------我才不喜欢朔方的雪呢,你看---------(5)鲁迅更像是哪里的雪呢?(出示鲁迅的介绍)(6)这样的鲁迅,更喜欢哪里的雪呢?(出示时代背景)可抓住文中的“但是”。三、语文课堂文本解读生成艺术的教学智慧3.生成资源的取舍力。教师要在教学结构上根据学情和教材专题的特点,对文本内容及解读顺序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以符合学生

8、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的内在需求。《七颗钻石》一课,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诸如:“当小姑娘醒来时,为什么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当水罐掉到地上时,为什么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