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68900
大小:32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4-0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李青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丁肇中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理解什么是“格物致知的精神”。3、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丁肇中华裔美国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我是中国人,我要用汉语发表演说”丁肇中,美国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2岁全家迁往台湾。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
2、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文章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暸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2、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袖手
3、旁观一帆风顺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获得知识。诚意:真心实意。一帆风顺: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正心:心端正。袖手旁观:把手放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其事。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要求:速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下列问题:3、揣摩研读:4、在你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具备这种精神?3、本课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哪些是道理论证?哪些是事实论证?2、本课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按照“提出论题——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提出
4、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论述论题:(2~5)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6~1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学习本文后,我们对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那么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要注意什么?事实论证:1、事例要真实,准确。2、事例要充实有代表性。3、事例要能够证明论点。4、事例叙述要简练。道理论证:1、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2、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3、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4、能为中
5、心论点服务。这篇议论文有相当的针对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阐明了只有具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才能寻求到真理。小结:中心论点:科学探讨上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王阳明“格物”失败摆事实中国学生在研究工作时的不知所措。“我”在实验时吃了不少苦讲道理:《大学》中的话语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过接触事物和实地实验不断获得新知识。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只能从书本上获得,一旦面临真正的实验,就会不知所措。就会不能适应现代的世界。科学探讨上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2、从全文出发,概括“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1、本文的标题是论点吗?3、“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勇气和毅力。从探察物体(实验)而得到知识。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一些读书人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传统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2)这样做
7、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_________。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①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②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用课文原话回答。)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8、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题解:“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