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1.ppt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1.ppt

ID:48823743

大小:10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3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1.ppt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1.ppt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1.ppt_第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1.ppt_第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他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作者简介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结构梳理第二部分(2~12):

2、分析问题。第一层(2~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内容研讨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

3、“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4、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方法:(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5、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6、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

4、自然科学研究吗?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7、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论证思路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3-1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科学上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

5、自然科学。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文章总结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