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41128
大小:21.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参赛 美国_教学设计_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参赛美国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3.通过了解美国的地形和河湖,分析其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大量的图片、事例、数据、视频来分析和理解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明白学习美国的意义,提高他们学习美国的积极性;2.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认识到种族平等的必要性。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种族构成、地形与
2、河湖教学难点:通过美国的地形与河湖,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 教学过程(一)导入:可口可乐、米老鼠、麦当劳来自于哪个国家?(由学生们熟悉的品牌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1. 展示一张图,图中有很多代表美国的事物,让学生上台指出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媒体已经对美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部分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让学生先对美国有个大致的印象。)2. 教师: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唯一的超级大国。1个美国财富等于4个中国财富,等于四分之一世界财富。教师以“超级学霸”类比“超级大国”,以更贴近学生生活
3、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教师:中国和美国经常有贸易来往和政治商谈,因此我们要去了解美国;而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因此我们要学习它。(通过认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学习这一节的意义所在,提高学习积极性。)(二)美国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及其他概况1. 展示世界上国土面积前六的国家,让学生了解美国是一个国土广大的国家。2. 展示西半球和东半球的图片,通过回顾北美洲的位置,认识美国的半球位置。并顺带回顾北美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3. 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认识美国的领土构成(三个部分)、纬度位置、频临的大洋和
4、邻国。4. 展示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的图片,加深学生对两个海外州的印象。5. 展示美国国旗,问美国国旗的含义,,考察学生平常对美国的认识。由国旗的含义进一步了解美国国土组成(除了刚刚学习到的两个海外州外,本土还有48个州和1个特区),并引出美国USA或US的简称。6. 由美国简称US引出美国的漫画形象山姆大叔。(过渡自然,提高学生兴趣。)7. 展示美国的国鸟和国徽、自由女神像、美国总统山图片,让学生脑海中对美国的印象更加丰富。8. 由美国著名景点美国总统山图片,顺利引出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由黑人总统奥巴
5、马当选备受世界关注这一事,自然过渡到“美国的种族构成与种族歧视问题”这一教学内容。(三) 美国的种族构成1. 播放一则短视频。教师:由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社会由哪些人种构成?小组讨论出结果,小组代表回答。2. 通过读图表具体分析美国的人种构成。3. 教师提问:为什么美国的人种构成如此复杂?4. 由几位学生表演小品,重现美国殖民历史。(生动有趣的小品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5. 看完小品后,通过提问“美国的白种人祖先来自哪里?”、“黑种人最开始是作为什么身份来到美国”等等,考察学生对美国殖民历史
6、是否理解了,并拓展归纳,进一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6. 了解美国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教师: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较快。但是,就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都如何?学生:都很低。教师:美国也是发达国家,但为什么美国人口增长这么快?(由美国殖民历史,过渡到美国当今社会的人种构成和人口增长情况,了解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理解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7. 教师:这么多移民,来到美国后,会对美国文化产生影响呢?8. 播放刚才看过的短视频,让学生思考刚才的问题,小组讨论并发言。(通过视频的直观展示美国人的生
7、活,提高学生兴趣,主动思考。由视频中白种人打麻将、黄种人跳华尔兹舞、黑种人吹萨克斯风等现象,得出各国移民的文化互相影响的结论。)9. 教师提问:各国移民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习俗,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美国吃到中国的饺子吗?学生们可以通过日常积累的常识回答:可以。教师:但是,在美国吃到的饺子,跟在中国的饺子一样吗?学生们回答:不一样。教师:在美国华人餐馆吃到的饺子,都为了迎合美国人口味,而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各国移民的文化交融,形成了新的美国文化,成为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由结合生活的例子出发,让学生更有兴趣地了解美国移民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