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

ID:5233730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6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_第1页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_第2页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_第3页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_第4页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  摘要:在介绍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层面和年龄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从社会和制度层面找到原因,从而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提出政策和建议。Abstract:Thispaperfirstlyintroducesthepsychologicalstatusofland-lostfarmersintheruralurbanizationinChina.Thenitcarriesoutadeepanalysisfromtheaspectsofthesocietyandageandtriestofind

2、outthereasonsfromthesocialandinstitutionalaspects.Finallydifferentpoliciesandsuggestionsfordifferentagegroupsareputforward.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失地农民;心里现状Keywords:ruralurbanization;land-lostfarmers;psychologicalstatus中图分类号:F29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51-020引言8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土地被征用的情

3、况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高达4000万到5000万人。据预测每年还要新增300多万人,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1亿人以上。由于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他们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和被边缘化的群体,同时,也成为产生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教育的机会少,小农意识强烈,导致农民素质偏低、法律观念和公民意识淡薄、缺乏一技之长,因而他们对土地有本能的依赖。失去土地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而由此带来的心理震动更是不容忽视的。要实现失地农民从农民到市民的社会

4、角色的转变,就必然带来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转变,这对于已经习惯于农村生活、习惯于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是艰难、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发展,不注重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调试,必将会带来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形成城镇化进程的阻力。而重视失地农民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1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心理现状分析1.1从社会层面进行分析1.1.18盲目满足产生的优越感:一部分失地农民心态平和,认为征地是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失地农民,因为

5、在用水、有线电视、城镇燃气等方面均有改善,和当下没有失地农民相比觉得自己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另外因为政府安置,一部分失地农民住进了楼房,再加上政府给予的一些土地补偿金,手里稍有存款。在有些城市,尤其是“北,上,广”地区很多人一辈子的住房梦,失地农民在政府的政策下,一下子实现了,从而产生优越感。1.1.2未来不可预知的担忧:一些地方的失地农民由于缺乏可持续生计安排,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失衡和对城市化的抵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就业和创业能力较差,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会带来精神上的不安,有些人认为自己面临“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

6、”的困境,从而产生担忧情绪。1.2从不同年龄层面进行分析在农民失地的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感触也有不同,以下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8①少年阶段(幼儿-15岁左右)的自卑心理:主要是初中及以前阶段的孩子,他们对失地本身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由于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失地农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和城市的孩子相比,在经济上有很大的悬殊,加之当前学生攀比心理严重,“物质化”已经延伸到低龄化阶段,会导致这部分孩子心理的自卑,长期下去,会危害社会的发展。②青少年阶段(16岁-24岁)的目标缺失:主要指高中及大学阶段的人群,他们达到了国际劳工组织的

7、工作年龄,加上社会流传的“上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人都放弃了学业参加工作。但是由于年龄稍小,导致责任感缺失;没技术、没文化、没经过农村生活的历练,不能吃苦,导致很多人闲置在家,变成了“无业游民”,最后变得“游手好闲”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很多人想进一步学习,但是由于经济上的压力,面临辍学的局面。③中年阶段(25岁-60岁)生存压力过大:这部分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失地之前,老人和孩子也可以在田间劳动,依靠土地能获得些许收入能够缓解其生活压力,一旦失地之后,孩子和老人都不符合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年龄,这样生活重担全部压在这些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