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

ID:52317690

大小:372.9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26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1页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2页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3页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4页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1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957—2017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Rules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thewheatheadblight(FusariumgraminearumSchw./Gibberellazeae(Schw.)Petch)文稿版次选择2017-09-15发布2017-10-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957—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植保总站提出。本标准

2、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单位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桐城市植保植检站、凤台县植保植检站、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本标准起草人:黄秋云、夏风、邱坤、姚卫平、陈春秋、韦刚、孙友武、邓斌、柏新盛、宋爱颖、马晓静、岳伟、时雨、马克双、吴怀刚。IDB34/T2957—2017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赤霉病测报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菌源调查、病情调查、预测方法、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本标准适用于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与预测预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系统调查为

3、了解本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消长动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定点、定时调查。2.2大田普查为了解本地区小麦赤霉病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2.3子囊壳带菌率带子囊壳菌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例。2.4子囊壳成熟度以显微镜视野内大多数孢子的成熟度为定级依据,共分四级:——0级:子囊壳形成,但无子囊和子囊孢子;——Ⅰ级:子囊期,压破只见棍棒状和菊花状簇生子囊,未见子囊孢子;——Ⅱ级:子囊孢子期,子囊孢子分隔清楚,或子囊内有明显可辨分隔的孢子;——Ⅲ级:子囊孢子释放期,子囊壳体积大,易压碎,内有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壳

4、表面常有灰色或粉红色粉末。2.5子囊壳成熟度指数各级成熟子囊壳的病残体数占镜检病残体总数的加权平均值。按公式(1)计算:1DB34/T2957—2017(Nmm)D100..................................(1)N3式中:D——子囊壳成熟度指数;m——子囊壳成熟度级别;Nm——各级子囊壳成熟度对应的病残体数(株);N——镜检病残体总数(株)。2.6病穗率按公式(2)计算:PI(%)=100....................................(2)Z

5、式中:I——病穗率(%);P——发病穗数;Z——调查总穗数。2.7病粒率按公式(3)计算:PI(%)=100....................................(3)Z式中:I——病粒率(%);P——发病粒数;Z——调查总粒数。2.8严重度严重度指小麦穗部发病的程度,用分级法表示,共分五级:——0级:无病;——Ⅰ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Ⅱ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Ⅲ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Ⅳ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2.9病情指数病害

6、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2DB34/T2957—2017按式(4)计算:(hii)I100...................................(4)H4式中:I——病情指数;i——病情严重度各级值;hi——各级严重度对应病穗数;H——调查总穗数。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以当地病情稳定期病穗率为主要指标、参考发病面积比率确定。发生程度划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

7、指标见表1。表1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级别1级2级3级4级5级发生程度轻发生偏轻发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大发生病穗率(%,X)X≤33<X≤1010<X≤2020<X≤30X>30发生面积比率(%,Y)Y>70Y>30Y>30Y>30Y>304菌源调查4.1子囊壳带菌率调查4.1.1调查时间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各调查1次。4.1.2调查类型田选择当地水稻-小麦、玉米-小麦轮作等不同茬口、不同生育期3~5块田作为调查田,并估算该类型田在当地所占面积比率。4.1.3调查方法针对赤霉病菌在本地区的主要越冬场所

8、,分别检查水稻稻桩、玉米秸秆等带菌情况,每次每块田随机取样50丛(株),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1。4.2子囊壳成熟度调查4.2.1调查时间子囊壳成熟度调查可结合带菌率调查同时开展,在始穗期根据子囊壳成熟度适当增加调查频次。4.2.2调查方法3DB34/T2957—2017从带菌的病残体中取一株子囊壳较多的病残体,每类型田的总取样数应10株以上,带回室内镜检。每株挑取不同部位的子囊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