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58-2017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pdf

DB34∕T 2958-2017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pdf

ID:52321077

大小:344.6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6

DB34∕T 2958-2017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1页
DB34∕T 2958-2017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2页
DB34∕T 2958-2017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3页
DB34∕T 2958-2017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4页
DB34∕T 2958-2017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958-2017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1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958—2017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Rules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thericefalsesmut(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文稿版次选择2017-09-15发布2017-10-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958—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植保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

2、省植物保护总站、桐城市植保植检站、凤台县植保植检站、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本标准起草人:曹明坤、夏风、邱坤、姚卫平、陈春秋、韦刚、孙友武、邓斌、柏新盛、王豪、王蓓蓓、陈金华、彭卫兵、马克双、赵其仓。IDB34/T2958—2017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曲病测报调查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调查、预测依据、资料收集和汇总。本标准适用于稻曲病的测报调查与预测预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系统调查为了解本地区稻曲病发生消长动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定点、定时调查。2.2大田普查为了

3、解本地区稻曲病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2.3稻曲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严重度指水稻穗部发病的程度,用分级法表示,以穗为单位,共分6级。——0级:无病;——1级:1粒病粒;——2级:2~5粒病粒;——3级:6~10粒病粒;——4级:11~15粒病粒;——5级:16粒以上病粒。2.4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是衡量稻曲病发生程度的重要指标。病穗率、病情指数按公式(1)、(2)计算:a)病穗率计算公式:PI(%)=100....................................(1)Z

4、1DB34/T2958—2017式中:I——病穗率(%);P——发病穗数;Z——调查总穗数。b)病情指数计算公式:(PiDi)R=100...................................(2)P5式中:R——病情指数;Pi——各级发病数;Di——各级代表值;P——调查总穗数;5——最高级代表值。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稻曲病发生程度以当地病情稳定期病穗率为主要指标、参考发病面积比率确定。发生程度划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

5、级指标见表1。表1稻曲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级别12345发生程度轻发生偏轻发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大发生病穗率(%,X)X<33≤X<66≤X<1010≤X<20X≥20发病面积比率(%,Y)Y>80Y≥20Y≥20Y≥20Y≥204病情调查4.1系统调查4.1.1调查时间从水稻灌浆期开始到蜡熟后期结束,每5d调查1次。4.1.2调查田块根据当地水稻稻作类型和品种布局,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中、晚稻3~5块田开展调查,每块田面2积不少于667m。4.1.3调查方法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100穗,共查500穗(查到病穗后,固定调查

6、点)。结果记入附录A表A.1。4.2大田普查2DB34/T2958—20174.2.1普查时间在水稻蜡熟后期普查1次。4.2.2普查田块根据当地主栽水稻生育期早迟、长势等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田、不同品种开展调查,各2类型田数不少于10块,普查田块总数不少于60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667m。4.2.3普查方法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查100穗,共查500穗,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表A.2。4.3发病因子调查记载调查记载水稻幼穗分化始期至齐穗期稻曲病发病气象等因子,见附录A表A.3。5预测依据5.1菌源基数稻曲病病菌主要

7、在落入土内的菌核或附着在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田间土壤或种子带菌量大,有利于稻曲病发生流行。5.2气候条件稻曲病病菌在24℃~32℃发育良好,最适温度26℃~28℃,气温高于32℃或低于12℃,菌丝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水稻稻曲病能否流行主要取决于水稻破口前20d至始穗期间的气候条件,作为预测的关键因子,若该段时期内遇适温(26℃~28℃)、多雨、寡照,有利稻曲病发生流行。5.3品种类型水稻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矮秆、叶片宽、角度小、枝梗数多的密穗型品种较敏感,反之则较抗病。5.4栽培条件偏施氮肥、穗肥用量大、连作田

8、块、长期深灌、植株密度大、田间郁蔽等因素均有利稻曲病发生流行。6资料收集和汇总6.1测报资料收集实施稻曲病预测预报,需收集下列有关资料:a)当地水稻主要品种及其面积,主栽品种生育期、对稻曲病抗性和栽培管理等资料。b)当地水稻幼穗分化始期至蜡熟期气象因子。c)稻曲病发生预测模式报表(见附录A表A.4)于水稻孕穗初期汇总1次。6.2稻曲病发生防治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