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01464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4.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L14.2 本雅明——论文摘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献资料库:论文摘要14.2、本雅明、马歇雷、伊格尔顿——之本雅明==================================================================论文摘要:1、温恕:《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看本雅明的艺术生产思想》,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内容提要: 本雅明认为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一种表现性关系,他坚持将文化现象纳入经济关系之中,强调艺术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并不外在于社会的经济关系,而是内在于其中,艺术生产力的先进与否取决于艺术工艺技术的先进与否,艺术的政
2、治性源自艺术的生产性,在艺术生产中,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对工艺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了更深入的探讨,本雅明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出技术发展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更在于指出先进的技术与政治倾向的相互关系。 2、陈玉霞:《“机械复制艺术”与“文化工业”——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之比较研究》,载《理论探讨》2010年第3期内容提要: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尽管称谓不同,但他们都是指称大众文化。技术理性观是他们对大众文化分析的逻辑出发点。由于对技术理性总体上持公正、赞同的态度,本雅明对大众文化
3、的研究持乐观的、客观的观点,相比较而言,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持总体批判的态度,因而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持悲观的、否定的观点。 3、孙文宪:《艺术世俗化的意义——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批评》,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内容提要: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批判理论”阐释大众文化,而本雅明则致力于探究现代科技怎样改变了艺术作品及其与大众的关系;“问题意识”的不同形成了二者在大众文化认识上的差异。本雅明认为技术复制固然使艺术品失去了“灵韵”,却同时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礼仪性,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方式和缩小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众文化
4、推进了艺术的世俗化过程,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彼岸性而实现了艺术与此岸现实人生的融合。本雅明对艺术世俗化意义的阐述,为大众文化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和视域 4、方维规:《本雅明“光晕”概念考释》,载《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第9期内容提要: 从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算起,中国翻译、介绍和评论本雅明,已有二十年历史。然而,本雅明研究中依然存在不少语焉不详之处,对"光晕"概念的理解便是其中之一。本雅明究竟是何时开始论述"光晕"概念的?如何理解本雅明谈论"光晕"的几段文字?什么是"光晕"概念的本义和转义?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还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我们常能
5、见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以讹传讹";还有一些译文中的句子,对原义至多只能猜猜而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