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86074
大小:751.4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6
《翻译_作为复调的对话.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年第1期外国语总第161期No.1,January2006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GeneralSerialNo.161文章编号:1004-5139(2006)01-0060-09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陈历明(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重庆400031)摘要:近年来,翻译研究走的是一条与西方文论大致相似的道路,其特征大多以静态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为辅;探索的路径时有因其单向度的局限性而难以形成多向度研究所必需的优势互补。为此,本文提出“翻译是一种复调的对话”这一新的命题,运用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对话性”,及哲学阐释学等相关理论成果,
2、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构建翻译研究新的阐释图式,演绎出赋格式对话的三个层次;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共同参与的以文本为题、文化时空为背景的复调式对话。希望藉此不仅对“等值”、“译者中心”等理论进行理性的反思,而且为纷繁杂陈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共时/历时的对话模式。关键词:复调;对话;对话性TranslationAsPolyphonicDialoguesCHENLi-ming(GraduateSchool,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Chongqing400031,China)Abstract:TranslationStudieshavebeen
3、takingasimilarpathastheWesternliterarytheories,characteristicofastudymorestaticyetlessdynamic,somewhattoounitaryornarrow,thusunabletobenefiteachotherbetterasexpected.Hencecomesthisnewproposition‘TranslationAsPolyphonicDialogues’,suggestingthatatranslatedtextistheresultofadialoguethatcallsforeachpar
4、ticipantlikeauthor,translatorandreaderswiththegiventextasthetopic.Wethusapplytotranslationstudiesphilosophichermeneuticsandespecially‘Dialogicality’ofBakhtin’sdialogictheory,aspecialformofinteractionamongtheautonomousandequallysignifyingconsciousnesses.Uponthesepremisesaretentativelybuiltanewinterp
5、retativemapandthree-leveledfugue-likeconversation.Itisexpectedtobeamorepropersynchronic/diachronicdialogicmodelfortranslationstudies.Keywords:polyphony;dialogue;dialogicality一、“中心”论的局限主义、符号学、新批评、结构主义;读者中心当代翻译研究与文论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包括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哲学阐释学、割的联系。西方文论研究中(重)心的几个转解构主义等。基于每一中心形成的各流派似乎移或转向,概括起来,可归为以下三种模
6、式:都握有某一方面的绝对真理,都是在前一学说1.作者是理解作品的中心;2.作品(text)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暴露出自身无法克服的弊身是理解的中心;3.解释者的创造性理解是作端时,对此进行反思、否定,由此寻找、开创品的中心。并形成新的理论支撑,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检视一下文学批评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尽管各个中心都在各自的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每一个中心周围都聚集了一些流派的学说:作研究的新视角,但由于其立论大多建立在比较者中心阵营有实证主义、原意说、传记主义、极端的否定、扬弃前人的基础上,缺乏一种继庸俗社会学;作品(文本)中心拥有俄国形式承性,因而呈现出某种类似“公说公有理,婆60说婆有理”的非理性
7、状态,不可避免陷入一种的“金枝”交在复数的读者手中。本来,“理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循环陷阱:起解的意义视域既不能完全由作者本来头脑中初,作者在任何层面上都是作品的上帝,拥有的想法所限制,也不能由本文原来写给其看的作品解读的最终裁决权,是论者、作者、读者读者的视域所限制”[2:504],此论尚不失之偏发生争议后的最后诉求,理解文本就是挖掘作颇。接受美学在理论上传承俄国形式主义、布者的方方面面;但是,当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