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几种技术.ppt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几种技术.ppt

ID:52282935

大小:1.12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3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几种技术.ppt_第1页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几种技术.ppt_第2页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几种技术.ppt_第3页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几种技术.ppt_第4页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几种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研究的几种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汇报人:布沙热木.阿布力孜玛伊热.努热艾合买提夏尤普.玉苏甫阿布力米提.莫明酵母双杂交谷胱苷肽-S-转移酶沉淀试验(GST-pulldown)免疫共沉淀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技术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一、细菌双杂交系统Two-hybridsystem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可用于分离能与已知靶蛋白质(targetprotein)相互作用的基因。基本原理: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大多是由两个结构上分开、功能上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如GAL4(酵母转录激活蛋白Gal4的基因)。这两个结构域各具功能,互不影响。但一个完整的激活

2、特定基因表达的激活因子必须同时含有这两个结构域,否则无法完成激活功能。酵母激活因子GAL4:N端:147个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域(BD),C端: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转录激活域(AD)。GAL4分子的DNA结合域可以和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activatingsequence,UAS)结合,而转录激活域则能激活UAS下游的基因进行转录。组成部分:(1)与B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表达的蛋白称诱饵蛋白(bait);(2)与A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其表达的蛋白称靶蛋白(prey);(3)带由一个或多个报告基因的宿主菌株。BDACOOHADBNH2COOH共转化+BDAADGal4G

3、al4PromoterReporterNH2Gal4Gal4B酵母双杂交基本过程举例二、谷胱苷肽-S-转移酶沉淀试验(GST-pulldown)原理GST-融合蛋白GSTXY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细胞裂解物tube4℃下孵育2hGSTXY+GSTpulldown实验流程(1)Glutathione琼脂糖珠预处理。(2)GST融合蛋白挂柱:取适量GST-融合蛋白与10μl已经处理过的beads置于1.5ml离心管中,4℃,摇床孵育过夜。(3)孵育过夜的蛋白质与beads的混合液于4℃,500g离心5min,上清收集,观察融合蛋白是否饱和地挂在beads上,用1ml冰冷的细胞裂解缓冲液洗三次b

4、eads。(4)将菌体用溶菌酶处理,之后破碎细菌壁,最大转速4℃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5)将细胞裂解液上清加入beads中,混匀,4℃,摇床3h。(6)3h后,用冰冷的细胞裂解缓冲液洗三次。(7)加15μl2×SDS上样缓冲液,煮沸5min.(8)SDS-PAGE,WesternBlot或质谱仪分析。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当用预先固

5、化在argarosebeads上的蛋白质A的抗体免疫沉淀A蛋白,那么与A蛋白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B也能一起沉淀下来。再通过蛋白变性分离,对B蛋白进行检测,进而证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三、免疫共沉淀原理三、免疫共沉淀原理免疫共沉淀实验流程(1)将菌体用溶菌酶处理,冰上裂解30min,之后破碎细菌壁,最大转速4℃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冰上裂解30min,(2)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加1μg相应的抗体加入到细菌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3)取10μlproteinA琼脂糖珠,用适量裂解缓冲液洗3次,每次3,000rpm离心3min。(4)将预处理过的1

6、0μlproteinA琼脂糖珠加入到和抗体孵育过夜的细胞裂解液中4°C缓慢摇晃孵育2-4h,使抗体与proteinA琼脂糖珠偶连。(5)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以3,000rpm速度离心3min,将琼脂糖珠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琼脂糖珠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的2×SDS上样缓冲液,沸水煮5分钟。(6)SDS-PAGE,Westernblotting或质谱仪分析.四、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complementation,BIFC)BiFC技术是将荧光蛋白(GFP、YFP、CFP)分割成两个不具有荧光活性的分子片段,

7、再分别与目标蛋白连接。如果两个目标蛋白因为有相互作用而接近,就使得荧光蛋白的两个分子片段在空间上相互靠近,重新形成活性的荧光基因而发出荧光。在荧光显微镜下,就能直接观察到两目标蛋白是否具有相互作用,对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BIFC的优势在最接近活细胞生理状态的条件下观察到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弱、所形成蛋白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细胞信号分子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等。五、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技术BRET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