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80955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摘要】由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耍不断去改进与深造。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屮还需要去探究与改进。教师不仅要对自己不断的进行反思,还要督促学生也进行反思,使“教”和“学”充分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8一、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内容与特点1.1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教学反思可以讣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全面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不
2、断的总结经验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首先,化学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化学学习结果以及所预期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说明,化学教学冃标具有导向与控制的功能,它是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所以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发展需求与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1]。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一是要与教学目标同步,二是要充分衡量学生水平与教材本身的深度,将两者搭配好,充分挖掘教材的本质,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第三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设计要具备可行性和冃的性,将教学重点充分掌握并传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的对教学进行评估。第四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老
3、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接受并及时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1.2教学反思的特点教学反思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将主观情感和客观教学目标、知识点和学习技巧、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能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试验能力。第二,它将“教”与“学”充分融合到一起,让老师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使两者共同进步。第三,它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让老师在教学反思中传授知识重点,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的难
4、点与垂点。二、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2.1课前充分备课,设定好教学目标反思备课必须坚持教学目标三维化,这三个维度是课程目标、目标要求和目标性质。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案设计,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检查教案有没有遗漏的和需要改进的,同时要提前为课上突发状况做准备,尤其是在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时候。另一方面老师要让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在上课后老师要主动询问学生有没有新的和未解决的问题出现,可以尝试去写学习笔记并加以反思,将不会的问题问向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询问,这样就能够使老师也进行了充分的反思。2.2针对全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反
5、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注意力总是偏向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不好的缺乏关注,这容易造成两极化。所以首先老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正确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等,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讣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老师可以创造一种最佳问题意境,來开阔学生的思维[2]。比如在苏教版的“苯酚的性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与钠反应的相关知识点,但是苯酚中的症基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与碳原子相连了,它与苯环连接后性质原來的不同。教师可以从溶解实验引发学生对酚轻基性质的思考,进而去探究其酸
6、性强弱,再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来探究分析苯酚的酸性,得出正确的结论后话锋一转,既然苯环对耗基性质有影响,那么另一个新的疑问也就随之产生了:“疑基对苯环性质有没有影响呢”?口然下一个苯酚的性质苯酚与浓澳水的反应就可以着手解决了。2.3教学方式上反思授课方法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标”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基于上述要求,本人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
7、,大胆采用先回顾高屮化学基本理论,然后在已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元索化合物等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体,都得到充分发展。2.4课后反思,不断总结教学问题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合理的解决方法。对教学效果评价,探索改进的方法,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尤其是在面对学生普遍不理解的问题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因为有些地方自己认为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比如学生在学物质的量之前,宏观和微观联系的意识是很淡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