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发言》PPT课件.ppt

《文化经典发言》PPT课件.ppt

ID:52279908

大小:515.0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4-03

《文化经典发言》PPT课件.ppt_第1页
《文化经典发言》PPT课件.ppt_第2页
《文化经典发言》PPT课件.ppt_第3页
《文化经典发言》PPT课件.ppt_第4页
《文化经典发言》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经典发言》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经典》之复习探讨湖南师大附中李新霞考试说明研读经典考题回顾教学及复习设想发言提纲选考内容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依据‘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特长、个性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着重体现‘应用•拓展’与‘发展•创新’两大目标,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这部分内容相对应的能力层级主要有如下两条:“分析作品的主题表达(能力层级为C)”,“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社会价值(探究F)”。考试说明选考内容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依据‘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

2、相统一的原则’,‘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特长、个性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着重体现‘应用•拓展’与‘发展•创新’两大目标,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这部分内容相对应的能力层级主要有如下两条:“分析作品的主题表达(能力层级为C)”,“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社会价值(探究F)”。个人解读1.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2.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3.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11年湖南卷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

3、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答:经典考题答案要点提示: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

4、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经典考题设题特点1.选材上遵循考纲,围绕已学的重要概念和思想,并具有一定现实导向性;选材精当,或为浅易文言选段,或“文白夹杂”;或多段比较,或单段阅读。2.设题上设置两道小题,呈现难易梯度;提炼主要观点,探究现实价值。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但他在谈论士的标准时又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论语•子路》);而孟子在《孟子•离娄下》里说得更直接:“夫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注]①硁硁(kēng):固执。请联系现实,说说孔孟所说的“信”对我们的启示。200

5、字左右。(9分)经典考题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荀子曰:“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经典考题⑴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3分)⑵联系

6、生活实际,举例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9分)经典考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2)题。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8分)(2)请联系当前生活实际际谈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4分)经典考题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2

7、分)“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1)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4分)答:(2)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50字左右)(8分)经典考题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选自《论语•宪问》)②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