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范读的思考(教师论文).doc

对教师范读的思考(教师论文).doc

ID:52213238

大小:5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对教师范读的思考(教师论文).doc_第1页
对教师范读的思考(教师论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教师范读的思考(教师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教师范读的反思语文课教师的“范读”,就是语文课上教师的示范朗读,是给学生做榜样的。这作为参照,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认为:将教师的“范读”放置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前,弊端很多,须加以纠止。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正确的学习过程往往要经过这样四个过程:1、读准字音——正确;2、读得流畅——流利;3、读懂文意;4、读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读懂文意是读出感情的前提,因为,如果对文章缺乏理解,是不可能读出感情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范读”置与学生阅读之前的弊端吧!在“读准字音”这一环节中,如果老师“范

2、读”了,学生就不用查字典来认识生字了,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拼读汉字上面标注的拼音,培养拼读能力。教师的范读,使他们失去了训练自己熟练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如果教师每课必范读,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欲望。读得流畅——如果有教师范读在先,学牛:就只有鹦鹉学舌的份儿了,自然学生失去了自己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读熟文章的机会。这样的流畅,其中的水分是很多的。语感是从独立的朗读和阅读中渐渐形成的,“鹦鹉学舌”所形成的语感与真正阅读所形成的语感有质的不同。读懂文意一一实际上,对文章的理解,

3、从初读时就开始了,对文章的感悟要靠学习者自己“心入”的朗读与默读获得。教师的范读之后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其实是理解了老师朗读中流露的感情。另外,老师的范读带来的先入为主也抑制了学生对文章其他角度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是非常重耍的。读出感情一一再读文章,读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传统的语文课里,很少有分析完课文之后再读课文的环节,即使有了,在教师范读打头阵的课型里,也只是对教师范读的复制,最多也就能达到学习程序里读的流畅的程度。因为这里面缺少了学习者自己对文章深层次的感悟和理解。跟着老师模仿,还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这是更坏的后果。当然,着并不是说范读没有存在

4、的意义,它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只不过得调整一下位置——将教师的范读移到“读懂文意”之后。这时教师的范读,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自己的阅读、朗读进行对比的参照,只表现出教师对文章的另i种理解。这样给了学牛学习、创造的机会,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还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将范读移到学生充分阅读理解之后——是我们将范读点石成金的一个重要条件。新课改条件下,该是我们还范读真正地位和价值的时候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