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90155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4
《教学随笔——数学实验课的尝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随笔数学实验课的尝试说起实验。让人难免想起“物化生”。但是实际上数学作为理科学科的基础,很多知识也可以延伸出有意思的实验。而且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环节,但是这些环节有时难以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一、难以实施数学实验的原因1、时间分配的问题很多课本上设计的实验环节是作为知识的引入,探究出本节课的知识之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应用。如果投入很多时间在试验活动中,造成完成实验活动之后课堂节奏拖拉,前松后紧,以致完不成教学任务。2、效果落实的问题学生进行实验比常规的听课在组织难度上又进了一步。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上课规范和
2、习惯,而且常规的讲解中老师对于所有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这让老师很容易发现那些学生出现了问题,并能很快的进行纠正,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落实度。而实验活动需要分工和合作,分小组之后老师有时候会觉得分身乏术,很容易忽视出现问题的学生。所以实验活动一定要合理分组并且在小组内分工明确,组长要认真负责,并能带动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实验,但是即使这样从落实度上来说仍然不像常规讲课这么好控制。3、备课设计的问题因为有了上面两个原因,所以在备课时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个比较纠结的选择,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作为老师的我们都知道实践活动一定会比简单的讲解对学生的培养更好,但是如何
3、安排时间和保证教学的落实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精心思考了。而且实验活动中学生们也会出现更多“意外的闪光”,这就需要老师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提前预设的应对,避免学生走到了老师的“前头”,从而出现老师无法解答和判断的问题。所以在备课上老师可能就把实践的环节给简化成了教师“演示+讨论”的教学模式。二、我的一些实验课尝试1、七年级《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本节课课本设计了两个课时探究出3条平行线的判定。第一个课时有个很好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整两根充当被截线的木棒和充当截线的木棒之间的夹角到发现第一条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果这个活动交给学生操作完成的话。我感觉学生肯定不只是关注
4、到同位角的关系,如果我们教给学生除了同位角这个概念,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概念,也许在这个操作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关注点。于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一个实验操作将3条判定都探究出来。虽然探究的过程要比由老师直接引导学生关注同位角的关系,然后引出判定的教学方式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学生能完整的通过一个实验感受到3条判定,这样他的知识体系会不会更完整呢?虽然第一课时中的训练量受到了影响,但是因为学生已经探究出3条判定,可以在当天的作业中进行3条判定的灵活应用,那么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学生对3条判定在应用上的问题。从而将过去的分开2课时学习判定变成,第一课时学习判定,
5、第二课时训练应用。再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第一课时的课前预习微视频中我们主要给学生讲解“三线八角图”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然后再通过预习学案来巩固学生知识。在课上又给出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人手一个由三根木棍组成的实验道具,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验证彼此的发现。第二课时再用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作业出现的典型问题,优秀示例都拍成照片进行展示,课上的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也及时的拍照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课程设定的课时内即得到了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又保证了课程知识的落实。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我看到的是学生更多的发散思维。很多学生在实验中提到
6、了不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角有特殊关系两直线才能平行,还有很多虽然叫不出名字,但是只要他们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也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而且马上有同学能很快的指出,这些同学的结论都能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3条判定加以证明。我想这就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试验的好处和我们所追求的“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2、九年级《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量高度》在初三的课程中有一节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高的课程,课程中设置了3种测量方式的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后去实地测量一下。但是从课程难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来看,这节课按部就班的上,很显然是不能完成这些要求的。学生学会3种
7、测量方式之后已经很难有时间再去实地测量,所以往往这样课程设计就偏向于理论研究或者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而我尝试借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家通过预习学会3种测量方式之后,回到课上后以小组形式去实地测量了学校里6根路灯的高度,然后让同学们交流测量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的现象。比如学生会自觉的发现要测量的准确:测量员要站直,标杆不能乱动;测量员、工具、目标物要在一条直线上;要测量眼睛到地面的高度,每一种测量方式因为抬头看和低头看的区别所以要重新测量眼睛到地面的高度;调整视线位置时尽量不要移动工具而是测量员前后移动;测量的卷尺量程尽量长;工具离着目标物近一些测量出的距离小便
8、于计算;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