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doc

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doc

ID:52188768

大小:8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24

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doc_第1页
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doc_第2页
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doc_第3页
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doc_第4页
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他们以发展创建幸福及谐社会在世界第七大河流“黑龙江”中上游,中国绿色宝库“小兴安岭”东麓,有一个山清水秀并且名字响亮的边境农场——红色边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时风调雨顺,物产丰饶,是垦区富裕的农场之一,被誉为祖国塞北的“鱼米之乡”。但后来,便自然灾害频发,经济走向滑坡。近三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带领全场干部职工群众在困境中求发展、在挑战中找机遇、在创新中谱新篇,以厚德和勤政赢得老天的眷顾,雨水调和的好天时又回来了,使红色边疆农场再度扬眉吐气,步入黑龙江垦区先进单位行列。临危受命百业待举2010年以前,红色边疆农场在

2、北安分局15个农场中经济排名是“铁丝拎豆腐一一提不起来",也导致了人气的低迷。在较长一个时期里,红色边疆农场在农垦系统默默无闻,要经验没有,与先进不沾边,几乎没有开过什么现场会和受过表扬,出过风头。同时,生产落后、百姓贫穷,带来的是人心涣散,干群关系不融洽,农场局面不稳定,导致一部分人矛盾激化后一度上访,并造成严重后果。恰在这时,红色边疆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应运而生。在家无主事之人的局面下,管局党委经过紧急研究,立即将阅历丰富、沉着稳重的格球山农场党委书记沈福林调到了红色边疆农场,场长、书记一肩挑。出身于普通工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处级领导岗位的沈福林,

3、面对经济贫困落后、社会不稳定局面,感到身上压着千斤重担。上任的第一个早晨,他独自一人的来到江边,心绪十分沉重,任寒冷的江风刺激着每一根神经。红色边疆是垦区贫困农场之一、格球山曾是垦区的三面红旗之一,条件没法比,工作开展难。他的脑子里一团糟,目光也漫无目的游移着。突然,他发现三个老年人在江堤上边溜达边议论:“啥时候给咱建完公园就好了”。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沈福林顿时醍醐灌顶:让百姓生活得更殷实、更幸福,就是我们为官一任的责任和使命。久经历练的他,在危局和困难面前重新恢复了冷静、沉着和从容。“一切决策都要从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一切工作都要从百姓的幸福指数

4、考虑,一切的成果都要以百姓的满意度作为标准,一定要改变闭塞落后的局,这是在党委会上他提出的观点。以农为本全面发展土地,是农场的最大、最宝贵的资源,是农场职工的命根子。农场决策者清楚地认识到,要改变贫困状况,必需充分利用好这块资源,使其发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农场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各项改革的首要任务。这个农场处于第四积温带过度第五积温带,占地118万亩,耕地面积24.95万亩。耕地中一部分沙化严重、一部分坡大难耕、一部分无霜期短,种植业局限性很大,以前基本是小麦、大豆、油菜老三样。由于种植结构的不合理,重茬大豆面积过大,造成土壤板结,作物产量下降

5、,职工收入低。为打破单一的种植结构,实现钱粮双增,农场尝试过芸豆、马铃薯、白瓜子、水飞蓟等经济作物,也从而总结出经济作物市场风险太大,不宜大面积种植的经验。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必须选择一个大面积种植作物来替代大豆,才是农业的出路。2008年,在总局、管局号召种植玉米的前提下,红色边疆农场把握机遇,开始试种玉米,但当时受玉米起身以后机车下不去地病虫害得不到防治、收获靠人工扒棒、实现不了打茬秋整地等诸多困难影响,玉米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另一个致命的因素是,当时选择的品种经常是种早了粉子,种晚了上不来,于是农场进行小面积试验对比,从而发现德美亚玉米属于胶质

6、种子,播种后即使40天不出苗也不会粉子,适宜早播,还有秋季脱水快、不倒伏、不掉棒、可以延时收获等特点。品和的问题解决了,2010年,农场开始引进先进的玉米收获机械,打茬整地机械,并建设了农用飞机场一处。解决了玉米的全程机械化问题。然而,多年来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思想观念,严重的束缚和禁锢着很大多数农场职工的头脑。在新事物面前,很多人害怕、困惑和犹豫着……毕竟,土地是他们收入的最大来源、赖以生存的条件。有的人由于怕赔钱,甚至把已承包了几年的土地转让给别人种植。在这种情况下,农场领导没有急于求成,搞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深入细致的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干部层层

7、分片包干,串门进户,坐在职工的''炕头”上,介绍种植玉米的好处,让职工增加玉米种植的知识,增强信心,使当年的玉米面积达到3.7万亩,在北安管局推广面积最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秋天,玉米取得了大丰收,每亩效益实现了翻番增长。年底,老百姓乐了,职工的“腰包”鼓了起来,农场的方针他们彻底信了,思想发生了180度转折,出现了从不敢种到自愿种、再到抢着种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场种植玉米7.5万亩,2011年增加到11万亩,2012年扩大到15.8万亩,占全场耕地的63.3%,大玉米真正挺起了种植业的脊梁。为了把玉米种精,主抓农业的副场长谢国华带领生产、

8、农机等部门精心研究,用心学习国内外玉米种植的先进经验,进行科学管理。认识到“错过农时就是灾”,玉米生长期的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