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

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

ID:1213201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_第1页
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_第2页
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_第3页
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_第4页
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儒家以仁释礼及构建及谐社会【摘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的“礼”论是一个起点。《论语·学而》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说明礼仪教化能使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和谐离不开礼的规范性。众所周知,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梳理、发掘儒家和谐思想,对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关键词】仁礼以仁释礼和谐社会儒学以仁

2、释礼,铸就精神信仰孔子提出“仁”的概念,以仁释礼,将礼的强制规定与仁的自我要求融为一体。在孔子那里,“仁”是道德的核心,是理想人格,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最高准则。按照孔子的解释,“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孝悌。孔子说“孝慈则忠”。孝亲与忠君的关系是同体异用,君臣如父子,对父能孝,对君就能忠;对君主的忠是对父孝的自然延伸,国家君臣关系是家庭父子关系的放大。从“仁”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突出了“仁”作为个体生命的主体性特征,7强调“仁”是完全内在于生命,与生命同在的。由于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彼此互动成长的,需要礼来规范和调整,而这种规范又

3、是以个体生命的道德修养为基础的。孔子认为,仁和礼的关系是统一的,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体现,仁以礼为客观的社会标准,礼以仁为实际内涵。孔子用仁来解释礼,从而给礼以新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奠定了儒家以礼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的基础。孔子通过以仁释礼,把礼的血缘实质规定为孝悌,又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亲子之爱上,这就把礼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转化成人的内在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自我修养的目的是为了立身治国,而立身治国的基础或前提则是修己,通过“修己以敬”,达到“安人”、进而“以安百姓”的目的,这就是孔子的德治模式。这一思想后来又被儒家经典《大学》进

4、一步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传统礼治蕴涵着促进社会内在和谐的思想“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国语·郑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和”,来源于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阴阳调和,和谐就能生长万物,相同就难以持久。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为贵”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7蕴涵着深刻的理性价值。“和”由原来阴阳调和之意,引申为人际关系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和睦。在孔子那里,“和”即“中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孔子解决社会问题的着眼点旨

5、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这种思维模式与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和整体主义的伦理价值模式是相配的。这种力求人际和谐社会稳定的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影响深远。礼治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论的起点是个体修养,终点(最后的目标和归宿)是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在个体修养问题上,强调的是自我对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的遵从。孔子以君子的道德人格为典范,以“智”、“勇”、“信”、“义”、“忠”等作为君子的基本人格要求。个人要恪守礼法,自我控制,与社会的发展形成有机协调。在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关系上,孔子强调的是人与人之

6、间关系的道德准则。以礼为治是中国古代社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礼治观对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具有重大价值,要予以高度重视。儒家礼治思想的现代启示和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及原因7在社会逐渐工业化、商品化之时,由于人们未能全面把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征服自然与保护自然等等关系,造成了人与社会关系在不同程度上的扭曲和异化,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人的身心方面:商品化社会中,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与感官刺激,加之竞争激烈,使许多人身心失调。这些

7、不仅毁灭了个人,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宁;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现代社会使很多东西都商品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由此导致了很多问题层出不穷;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人们把自我欲望的无限性扩张为向自然索取的无限性,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2.儒学礼治思想对促进社会内部和谐的指导意义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内部的和谐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学思想一向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注重培育人们良好的操守和行为规范,这对和谐人际关系是很有帮助的。儒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际交往思想,仁、义、礼、智、信都是人与人之间

8、和谐交往和相处的道德准则。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当前积极倡导儒家思想中德治思想对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是很有帮助的。这主要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