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doc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doc

ID:5216767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3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doc_第1页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doc_第2页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doc_第3页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doc_第4页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篇幅不过二十七篇,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它可以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于丹教授对这本书的解读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它可以用来资政,宋代名臣赵普曾用半部《论语》来治天下,新加坡至今仍以《论语》来治国;它更有资于教育教学,时至今日,其中的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一、教育者:正己正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所谓“正己”即是修身之义,就是强调教育者必须通

2、过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实施成功的“形象教育”。在教育中教育者自己是主体。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正人”是指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对他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艺术,实施有效的成功教育。认为教育者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己”是“体”,“正人”是“用”,这也是中国管理哲学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你立下一个制度时,你万不能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破坏者。让学生不许乱扔杂物,自己随手丢烟头;让学生不许玩网络游

3、戏,自己在办公室上网玩得不亦乐乎,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前提与效益。“身正,而后正人”。这应成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二、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乃是由于受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致。以这种中国式的最古老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的一种解释是说人无论出身贵贱,都

4、可以接受教育,另一种解释就是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三、教育内容:博而广在教育的内容上。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孔子基于自己的教育目的提出了他的教育内容的主张。他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学以四教:文、行、忠、信。”也就是说从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人忠和讲究信用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他最重视的还是道德修养,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认为首先应教育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说则诚实可靠,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他认为首先

5、要学习礼,“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去了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他还重视学诗,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利于实现他的教育目的,而且他的教育内容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特别重视教学生实践,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去理解道理,并提高工作能力,确实具有重视实践的思想。四、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论语》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孔子有一句至理名言:“中人以上,可

6、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颜回上课的时候表现很不活跃,从不说话也不提问题,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如愚”。笔者认为假如我们的学生都像这样的话,像启发式教学或探究式教学都是无法实施的。而孔子检测其学力的方法便是在课后设置一些问题或情景去考察颜回,之后才发现颜回“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所以一个学生课堂活跃与否并不能说明其教学效益的高低,能否迁移灵活运用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鲁莽的子路,上课从来就喜欢抢嘴,甚至插嘴。但效益是最低的,对待这样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很率性直接的。《述而篇》有这样一个

7、例子: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像子路宰予这样的学生批评是很严厉直接的。然而却有中庸之效。此外,像公西华,为人谦虚谨慎,少言寡语,孔子发现这一点,常在课堂主动提问他。而对待曾点这样彬彬有礼的学生,孔子对他的教育便显现出十分的宽松与信任。比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和学生一起讨论关于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之前几个人都是想通过入仕来实现抱负,而曾点所述则与主题大相径庭:“暮春者,春

8、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自己不愿做官而要过悠然生活的政治理想。其描绘的风清秀美的郊游场景,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图画。这个脱离主题的答案放于今日的课堂肯定会有同学笑出声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