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21337
大小:392.0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4-01
《工程伦理学第四讲网络伦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网络伦理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伦理问题●谩骂现象的盛行网络中的谩骂之风令人发指,一旦发生一点点摩擦,对方的祖宗十八代、各种身体器官就会受到巨细无疑的“问候”,有点学问的知识分子的骂道更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骂人成为职业“职业代骂”在网络中尤其是网络游戏中非常盛行。在很多网络游戏中都能看到这些人的“身影”。据了解,这些人自诩为“网络代骂”或“职业骂家”,只要你付给他一定的费用,他就会对你指定的对象破口大骂。据分析,这些网上的恶言秽语其特点一是蛮不讲理,二是自我发泄,三是危言恐吓,四是哗众取宠,五是黄色下流。由于不署真名,上网骂人好象去赶假面舞会,可以无所顾忌、不顾脸面
2、,爱怎么骂就怎么骂,越难听就越骂,个别骂语之刻毒之下流,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网络语言的不文明行为反映出网民的“网德缺失”,影响了网络的正常秩序,放大了网络的负面作用,已成为时下网络上最为人诟病。网络语言不文明现象的成因●网络中特殊的交往模式网络交往和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不同,是一种“人——机——人”的间接交往模式。它具有匿名性、隐蔽性等特点。●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从人际关系上看,“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谩骂行为。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很特别的环境,网民足不出户就能很容易地“见面”了:但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也很容易产生“一次性”的行为。●部分网民的偏激、不理性。网络谩骂
3、现象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常常是话不投机、眼不对路,就“怒从心头起”,“骂从口边生”。遵守网络交流礼仪你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去自由表达你自己的意思,但是请记住网络礼仪的最基本的原则:在网络的另一端,是有血有肉的人。即应当尊重别人,语言礼貌。人人有表达的自由,但自由总是有边界的。一般而言,此自由的行使,当以不妨碍和侵害他人的自由为界限。网络“恶搞”《闪闪的红星》被“恶搞”成了网络短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除了主旋律影片被“恶搞”外,英雄人物、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也被“恶搞”,如雷锋、董存瑞、福娃等有人在网上“恶搞”、编造了雷锋的所谓“20条死因”。有的说,雷锋是因为帮人
4、太多累死的,还有的说是看了网络笑话笑死的。许多人们熟知的历史英雄人物,千千万万青年崇敬的偶像一再被调侃丑化。但是,面对试图借网络颠覆几代人心中英雄形象的歪风,众多网友愤而在各大网站和等社区发帖谴责,他们为英雄感伤,声称此类事关民族脊梁、大饭锅成立了1《闪闪的红星》解决办法●关注●网站的管理●宣传、教育●自律网络隐私权涉及的伦理问题网络隐私权这一概念特指互联网中个人隐私权,是隐私权概念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隐私主要包括:(1)个人登录的身份、健康状况。网络用户在申请邮箱、个人主页、网上购物、医疗等过程中,网站往往要求用户登录姓名、年龄、住址、身份证、工作单位等身份和
5、健康状况,网站合法地获得用户的这些个人隐私信息,有责任保守这些秘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2)个人的信用和财产状况,包括信用卡、交易帐号和密码等。个人在网上购物时,交易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信用卡、帐号均属个人隐私,不得泄露。(3)通信内容及邮箱地址。邮箱地址同样也是个人隐私,用户大多数不愿将之公开。掌握、搜集用户的邮箱,并将之公开或提供给他人,致使用户收到大量的广告邮件、垃圾邮件,使用户受到干扰,这也侵犯了用户的网络隐私权。(4)网络活动踪迹。个人在网上的活动踪迹,如IP地址,浏览踪迹、活动内容,均属个人的隐私。显然,跟踪并将该信息公诸于众或提供给他人使用,也属侵权。网络隐私
6、权主要包括:(1)知情权——清楚明白地告知用户收集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的用途是什么。(2)选择权——让消费者拥有对个人资料使用用途的选择权。(3)合理的访问权限——消费者应该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个人资料并修改错误信息或删除数据。(4)足够的安全性——网络公司应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阻止未被授权的非法访问。谁可能侵害用户的网络隐私权?(1)政府和雇主。(2)软、硬件厂商(3)网络服务商(4)黑客及其他人网络隐私权和信息自由获知权隐私权和信息自由获知权是一对对立的范畴。网络社会中这两种权利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民的隐私权与网站、网管信息获知权之间的矛盾
7、;(2)网民的隐私权与政府信息获知权之间的矛盾;(3)网民的信息自由获知权与其他网民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4)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矛盾。认识和处理隐私权与获知权之间的冲突,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哪些信息是可以被自由获知的,哪些是不能任意被获知的。或者说,如果我们预定,公共信息是可以被自由获知的,而隐私信息是不能被自由获知的,那么,问题就转化为公共信息和隐私信息的划界问题。一般而言,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的边界是清晰的。从表面上看,问题似乎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即使在这一点上,网络社会仍然不能让我们一劳永逸。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网络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