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

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

ID:5209275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_第1页
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_第2页
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_第3页
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摘要】当前社会环境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高中生的道德成长风险增加,因而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依据实践,阐述我校坚持德育为首,以社团为载体,以主题活动为途径,以家校、社会共育为渠道的校本德育特色活动体系的一些做法及思考。【关键词】高中生道德成长风险;校本德育;主题活动;社团2012年2月7日,郑州一个17岁高中生用哑铃砸死妈妈,问他是否后悔,孩子摇摇头,“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2011年11月15日,武汉高二学生徐鑫挥刀砍向父母,妈妈被砍死,爸爸重伤。2008年1月至2011年5

2、月,温州市14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毒品犯罪案犯2562人,占全部毒品犯罪案犯40%。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质疑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面对正经历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巨大变化的高中生,如何才能让德育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开展特色活动,构建校本德育特色活动体系,不失为提高德育实效之良策。以下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一、坚持德育为首,构建校本德育特色活动体系c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人、成才?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社团

3、为载体,以主题活动为途径,以家校共育为渠道,逐步构建校本德育特色活动体系。1.以社团为载体,强调学生自主管理。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成立社团,强调社团自主管理,以社团为载体,如尽情展示才艺的艺术团、话剧社、街舞社、健美操队;以关注学生爱心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爱心基金会、心灵成长社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体素质。2.以主题活动为途径,凸现校本德育特色。“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积极探索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以法制教育、志愿者服务等主题活动为特色的校本德育途径,有利于寓德育教育于特色活动中,引导学生

4、在实践中体验做人的真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牢牢紧扣德育主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水平出发,凸出特色德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先导作用,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以家校、社会为纽带,拓展德育活动渠道。①搭建家校联系平台。法国作家福楼拜有句名言:“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里。”因此,我校利用校讯通、家长会加强与家长联系沟通,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一些家校互动活动,给孩子的活动以公正的评价。同时,学校应把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等纳入家长学校的培训内容中,帮助家长更新育人观念,实现家校课

5、堂的扩展延伸,达到家校资源的整合。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开展与社会亲密接触的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等社区服务活动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健康的心态做好投身社会的准备。二、注重活动策略,提升德育实效1.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校本德育活动的时效性要求德育活动及时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德育活动的针对性要求德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内容等,而时效性与针对性的结合,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比如开展建国六十周年主题活动,庆祝祖国的六十周岁。2.注重系列化和阶段化。由于高中各个阶段的学生特点不同,德育工作以年级段为着力点,分年段确立不

6、同的德育工作重心。如高一年级以“适应”为出发点,为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转弯””、“爬坡”的心理适应提供多方面的帮助;高二年级以“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控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供帮助;高三年级以“目标”为出发点,围绕学生步入成年所面临的诸多严肃的人生课题,提出追求真理、积极向上、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注重生活化和创新性。新课程要求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因此校本德育活动要积极创新,努力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因此,通过开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实践活动”、“爱心义卖”等活动,创新校

7、本德育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扬特色活动之风帆,助校本德育之实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考文献:[1]安国启.建设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5)研讨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05.[2]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走向类主体的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美)托纳斯·j·萨乔万尼.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m].张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63.[4]马松.基于实效性的职教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07(3):46-47.[5]贾瑞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