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珍教学设计(落花生).doc

吴云珍教学设计(落花生).doc

ID:52066803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2

吴云珍教学设计(落花生).doc_第1页
吴云珍教学设计(落花生).doc_第2页
吴云珍教学设计(落花生).doc_第3页
吴云珍教学设计(落花生).doc_第4页
吴云珍教学设计(落花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云珍教学设计(落花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教师吴云珍单位越城区斗门镇中心小学课题名称落花生学情分析题目“落花生”与作者笔名关系密切,可以以此为切入口,深入研究,设下悬念。课文脉络清楚,中心突出。学生借物喻人这一层能体会到,但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层层引导。由物及理,解读句子的含义是本文的难点,之前要做好恰当的铺垫。并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

2、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含课前谈话): 师:我姓吴,“口天吴”的“吴”(写“吴”)。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介绍给大家?(生上黑板写好自己姓名后)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  师: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的姓名中都包含着长辈们对你们的希望。如果不知道自己名字意思的同学,今天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亲,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好不好?(上课)  师:老师想到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板书:落华生)  师:再读一遍。  师:你

3、看到这个名字有什么想法?老师最喜欢举手的人,来,请你!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落华生这个名字自然地想到农作物落花生!(打出幻灯片认识落花生))  (板书:将“华”改为“花”,在古文中,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师:是呀,他为什么起名叫落华生?他的真名叫什么呢?你知道吗?   (板书:许地山)  师:难不倒大家!他的真名叫许地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打出幻灯片)。看看咱们能不能在学习课文后找到答案,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二)检查预习。1.读一组词:师: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先打开课文回忆一下。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哟,都

4、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尝尝便宜石榴吩咐)请你们五位起立,依次读这五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五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读)2.读一段话: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你读得不错,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播种”四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这位同学都读准了.预设“园”和“院”的区别:通过给这两个字组词理解园的地方较大。师:还是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词,哪个标点符号,吸引了你眼球,

5、引起了你的注意?研读“居然。”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预设生1: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要短。预设生2:因为它本身是荒田。预设生3:这是我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接着老师的话读: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生接。这是我们姐弟第一次种花生,没过几个月。——生接。它是一块荒地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过几个月,——生接。)质疑“标

6、点”  师: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预设:“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问得好,这个疑问我在第一次读课文时也想到了。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却用的是逗号。为什么呢?  预设: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生:逗号)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三).理清文脉,把握重点。1.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

7、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然后完成这个板书:(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种花生—〉收花生—〉()—〉()2.师: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3.师:是。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预设: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4.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