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doc

设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doc

ID:52024222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1

设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doc_第1页
设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doc_第2页
设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设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设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广州市流溪河林场学校钟平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①准确掌握定义,发现隐含因素,培养学生正向思维能力;②克服思维定势,提出相反思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③转换着眼点,探索新途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设问要依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情景而设。设问既是引导、启发学生,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一、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

2、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式,从已知条件推出所要求证的结果,这是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1.准确掌握定义,注意细微差别要掌握概念的定义,就必须重视定义所揭示的概念的本质属性。例1:在教学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时,有的学生对“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二个”掌握不好,常常漏掉负根,如:因为32=9,所以9的平方根是3。师:“还有哪个数的平方是9?”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准确理解平方根概念的含义。2.仔细分析条件,发现隐含因素明显的条件,解题中学生是

3、会注意的,而对于一些不是显而易见的某些隐含因素却往往没有引起重视,以致答案不完全,甚至错误。例2: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0。有的学生很快地解出:由解得,所以不时,分式的值为0。师:“当时,原分式成立吗?”引导学生思考,原来分式中隐含着这个条件。二、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与通常由条件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一个结论或答案,要求学生求使之成立的各种条件。这种逆向思维不仅可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发现一些新规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逆向思维主要是通过逆解题进行训练的,在各

4、种逆解题中都运用了反向推理及逆向运算,对发展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和创造性的思维很有价值。1.克服思维定势,建立新颖概念在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类型+方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游弋在题海之中,养成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模仿力,思维固定在教师设计的框框内,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在心理学上叫做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人人都有,它表现为用固定的思路方式去考虑问题,它会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接受新知识,它是当前数学教学必须克服的一大弊病。学习一个新概念,如果注意从逆向设问,学生不但对概念辨析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而且能养成双

5、向考虑问题的习惯。例3:在学习分式概念时,其难点是分母不为0,虽然教师特别强调,但常有学生不注意,导致解题错误,如:当X取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学生由X2—X=0解出X=I或X=0。师:“当X=1时分母的值是多少?”提示学生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2.提出相反思路,形成互逆联想  初中数学内容,存在着大量的互逆关系:互逆定理、互逆公式、互逆运算等,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能进行正向思维解决问题,而且还能进行逆向思维解决问题,要使学生形成互逆联想,并能不断提出“相反的思路”,

6、从而培养学生从正向思维序列到逆向思维序列的转换能力。例4: 计算:(X+2)(X+4)。这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学生按运算法则能算出结果是:X2+6X+8。师:“把多项式X2+6X+8分解因式的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正过程与逆过程的联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正逆思维转换能力。三、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能力,它是创造性思维和灵感思维能力的基础,也是汇聚性思维和检索解题方法的前提。发散式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想。1.巧辟蹊径,探求新途  解题中,通过设问,要求学生不要

7、按一定的模式、框框去仿照,而应培养他们一题多解。 例5把多项式X2-5X+6分解因式。学生用“十字相乘法”很快分解出结果是:(X—3)(X—2)。师:“若将―5X拆成-3X与-2X,能否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这样设问,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发散,使学生举一反三,养成学生不满足于已得结果而多方探索新途径的学习习惯。2.转换着眼点方位,加速思维流畅通过分析题目中条件和结论的联系,可引导学生作出不同的辅助线来,由于联系时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法各异,所作出的辅助线也不同,证明方法也随之各有特色,但却异途

8、同归,达到证明的目的。例6过弦AB的一端作一切线BC,过另一端A作BC的垂线AC与直径AD,求证∠DAB=∠BAC通过审题看图,学生从已知条件中联想到“同圆的半径都相等”、“过圆的切点的半径必与切线垂直”,于是会想到连OB得等腰ΔOAB,则只要证∠OBA=∠BAC即可。师:“若着眼点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应如何作辅助线加以证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着眼点去观察、分析问题,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使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