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39889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有效设问 点亮高效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效设问点亮高效课堂姓名:黄荣元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手机:13960321266邮箱:hry1699@163.com有效设问点亮高效课堂【摘要】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设问是一个关键因素。追求课堂设问的生动有趣、直切本质、环环相扣、收放自如是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关键词】高效课堂设问打磨精彩课堂设问是教师体现教学意图,是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实践中,数学活动要有序实施,师生交往要有效展开,动态生成要本真自然,都离不开教学问题的精妙预设。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问题,这样问,可能石沉大海,课有“千千结”,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问,答案千呼万唤不出来,那样问,学生顿时心有灵犀一点通。因此,追求课堂设问的生动有趣、直切本质、环环相扣、收放自如是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一、问之“趣”,化平淡为神奇《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但在实践中,经常我们认为有趣的,孩子未必认同
3、,我们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却“吊”不起孩子们的心。今年4月,我校彭老师打算参加学校“教坛新秀”选拔赛,准备的课题为《百分数的认识》。他想了许多情境,如统计班级里喜欢《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的人数,再如学校选拔同学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的情境,理由是“新”,但这些想法看似有理,试教效果却不理想。至于课本提供的比较谁的投篮水平高的情境他却看不上,理由是太“旧”了。看到他长得斯斯文文、弱不禁风的样子,我们给他提建议:情境是死的,关键是教师的组织。如果你能把自己代入投篮比赛的角色里,辅以幽默风趣的问题设置,或许能化腐朽为神
4、奇。【案例】《百分数的认识》师:老师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还是个投篮高手呢,信不信?不信,真是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咱们学校的苏老师与王老师看到我弱不禁风、细胳膊细腿的,也不信。你们说怎么办?于是,我们决定进行定点投篮比赛。1.动态出示(左下表格),师生讨论:谁的投篮水平高?选手投中数选手投中数投篮总数苏老师3苏老师310王老师5王老师510彭老师6彭老师6102.动态出示(右上表格),讨论:谁的投篮水平高?师:两位老师颇不服气,想继续比,你们认为比不比?表决一下。但老师觉得做人要自信、大气,决定——再比。3.动
5、态出示(左下表格),讨论:谁的水平高?选手投中数投篮总数选手投中数投篮总数苏老师615苏老师1925王老师623王老师4150彭老师617彭老师1620师:两位老师还想继续比,你们说给不给机会?给!做人要——自信、大气嘛!4.出示(右上表格),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办?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5.全班交流。学生一听到教师之间的比赛,非常感兴趣,加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自我调侃,一本正经的神态表情,梯度得当的情境设问,格外投入,试上的效果相当不错。可见,情境设问时,我们要在“趣”字多下功夫,力求化平淡为神奇,才能兜住孩子的心,让
6、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问到“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困惑:学生的思路为什么不能和老师一起走?甚至南辕北辙,一个看来完美无缺的教学流程总是走样变形,无法顺利执行。我认为,教师没有设置好问题是其中的主因。“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如果我们的问题指向清楚、明确,设问能设在点子上,提问能提在关键处,为学生明确指明思维的方向,相信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课堂就会少掉很多“意外的通道”与“难解的麻烦”。【案例】《摸球游戏》这是丰泽区4月18日骨干教师现场听评课比赛现场。学生猜
7、想抛硬币是一项公平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小组抛硬币验证(每组共抛10次),课件实时呈现小组实验数据。师:从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生1:总数都是10次。生2:我们这组正面朝上是6次,反面朝上是4次,正面比反面多。生3:我们小组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一样多,都是5次。生4:全班正面朝上一共72次,反面朝上一共63次,正面朝上的次数比较多。……师:有时正面朝上多,有时反面朝上少,有没有多很多?生齐:没有。师:老师看到有一组数据很特别,第3组正面与反面朝上分别是8次与2次,第8次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分别是2
8、次与8次,为什么?(生无语,沉默以对)师:有些事件会有偶然发生,会存在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不一定两种很接近。师:再来看全班的结果,72:63,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接近?如果后边的听课老师也来参加抛硬币,会有怎样的情形?生:有可能相同,有可能非常接近。师:是啊,由于偶然性的存在,抛硬币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随着次数的增加,结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