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13886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1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赖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6自然之道(第二课时)北碚区中山路小学赖琴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运用所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从而自觉维护这种规律。2、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并从自然现象中获得启示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体会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能力,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三、课前准备: 教师: PPT学生:搜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不遵循自然规律的例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讲的什么?指名说主要内容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
2、道”指的是的意思是?(道理、规律)3、自然之道是什么呢?二、精读课文: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读懂“自然之道”的含义。 1、找出课文中有“自然之道”的句子。出示:向导似乎见惯不惊,他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 (1)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读句子,体会“踯躅不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指名说。出示课后体会。(“踯躅不前”形象地写出了幼龟欲行又止,试探外
3、面是否安全的样子。)“幼龟欲行又止,试探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是“踯躅不前”这个词所反应出的幼龟在当时环境下的什么?(板书:特点)这个特点是在读懂词语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出的。(板书:读懂词语)“形象地写出”这个词是“踯躅不前”这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板书:作用)。编者教我们在说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时先说作用的套词(板:准确、形象、生动……)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词语的所表现的人、事、物的特点(板:品质、精神),有时通过词语直接表达某种情感。(板:表达情感)完整地读。感悟编者的体会。(2)师:这句中的“突兀而来、啄、拉”在表情达意上
4、有什么作用呢?生运用前面感悟到方法体会交流。(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嘲鹰的速度快、凶猛,幼龟的处境危险。(3)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反应是?找出文中的词语回答。(紧张、焦急)向导的反应呢?出示“向导似乎见惯不惊,他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运用上面的方法体会“见惯不惊、若无其事”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联系昨天理解的词语意思想)预设生的回答:“见惯不惊、若无其事”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向导的反应平淡,面对这种情形内心平静。这与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叫什么写法?(对比)想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还会说些什么?分角
5、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 (4)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你认为“自然之道”是什么?预设回答:嘲鹰要调走幼龟就让它叼走。对大自然中的这些你吃我我吃你的现象不加干涉……。(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5)引读: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出示句子:“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送到大海。”“极不情愿”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准确地写出了向导不是出自本心的帮助幼龟,而是迫于我们的压力,很无奈。(向导是一个尊重自然之道的人)(6)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为什
6、么?辩论。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2、出示句子:“现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愚不可及”什么意思?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快速默读下文。指名说。再读句子:师引读:这样的现实使我们明白:……“愚不可及”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准确地表达出因为我们救助了一只幼龟而让更多的幼龟受到伤害的我们后悔,难过、自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愚在哪里?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 3、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
7、就不会受到伤害。”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生的作用。(写出了向导的悲伤难过。)向导仅仅是在悲叹海龟受到了伤害吗?他还在悲叹什么?预设回答:悲叹我们好心办坏事。我们不懂自然之道是愚蠢的。怎样才使幼龟不受到伤害呢? 4、学到这里,你对“自然之道”是什么有什么新的体会吗?小结:自然界中一切存在都是有道理的,物竞天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只有遵循这种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我们不能去破坏这种自然界的法则。否则就像课文中的例子一样,因为好心救助幼龟而违背了自然法则导致更多的幼龟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三、着眼学生体验
8、,体会句子含义。使“道”深入学生内心。通过这件事情作者也明白了:出示最后一段,联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出示方法)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1、(联系内容)写什么?作者的事后感悟2、写法(修辞、描写)关键词(质疑)3、特点(品质、精神)4、表达的情感(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