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pdf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pdf

ID:52012184

大小:114.7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1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pdf_第1页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喇一口傅永福“错误”是一个内涵深、外延广的大概念。当我果,小明吃了千克,小红吃了一盘苹果的,他们I'0~B错误放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情谁吃得多?境中来审视时,“解错题”就成了它最显性的载体。第一环节:让学生猜测,这时的答案五花)kl'7,本文将由一道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出发,从教师与学大都是没有根据的凭空想象。生两个维度来分析“解错题”的成因,提出有效的策第二环节:教师采用直观的数学思想,利用实略引领学生走出错误的困扰。物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一、问题描述第三环节:利用线段图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在一次六年级数学检测中,有一道选择题的出数学化,帮助学生建模。当时,

2、除了那几个后进生,错率极高,而这种题型正是教师平时强调过多次的'其余同学都理解了当单位“1”等于1千克时,÷千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2)克和一盘苹果的同样多;当单位“1”小于1千克呢?笔者首先对本班48位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11汇总。时,÷-T--~比一盘苹果的÷多;当单位“1”大于1千3)''原题再现:爷爷将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第一段长克时,÷千克比一盘苹果的÷少。÷米,第二段占总长的÷,,两段绳子相比较是()。第四环节:跟进练习设计。(1)甲、乙两人分别搬运同样多的货物,在相同时间内,甲搬运了工作选项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一样长D.无法确定选择人数1129.2%

3、20.8%18.7%313%量的÷,乙搬运了÷吨,谁的速度快?并说理由。百分比)j本题的正确选项应该为A,但正确人数仅为141(2)有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j人,占全班人数的29.2%,大大低于笔者的预期。为’此,笔者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两方面进行了用去整根绳子的÷,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针对性的调查,探寻解错题的根源。第五个环节:检测。在单元检测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A、B两人有同样多的水果糖,A送给幼二、追踪课堂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五年级的分数知识。笔者儿园小朋友÷千克,B送了全部水果糖的÷给幼利用数学组教研活动的契机,追踪了五年级该知识儿园小朋友,谁剩下的糖多?

4、课堂检测结果显示,点的落实情况。据本班五年级时的数学教师回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解答正确。该类型的题目本身就属于易错题,因此在教学时还三、诊断寻因特别就此进行了系列化的题组强化训练,当时班内从上述教学案例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清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晰,有效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几何直观的数学以下是该教师在执教相关内容时的课堂实录思想,学生的过关率非常高。但为什么到了六年级再现:的测试中学生却只有29.2%的正确率呢?为此,笔出示例题: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盘同样多的苹者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一访谈。JIAOXUEYUEKANXIAOXUEBAN一17/、教学月刊小学版加1数学。0;一选A

5、的学生大多是利用线段图分析问题的,他种情况下,单位⋯1’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分率所对应们的解释是:爷爷将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第二段占的量的大小,根据分数的意义,分率与实际数量是14总长的,说明第一段占全长的,所以第一段长。不可以直接比大小的,由于分率所对应的量是一个选B和C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随意猜的,另可变的数量,因此,该类题目中实际数量与分率是外的一小半学生则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不能直接比大小的。而在课堂的跟进练习中出示与当笔者找选D的同学交谈时,问题的症结被找六年级考题类似的题型:小王与小亮~同吃完了一到了。选D的学生面对教师的询问,“义正词严”地11盘草莓,JJx=F吃了÷千

6、克,小亮吃了这盘草莓的÷,说:“老师,你批错了,五年级时老师教过我们,当单谁吃得多?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这里只有一个位‘1’不知道的情况下是无法比较的。而且这种类单位“I”,虽然我们不知道单位“I”对应的量是多型的题目我们考过很多次了,我们选‘无法比较’都’少,但从表示分率的÷中可以分析,两人合吃一盘草是对的。”),'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学生之所以发生解题的莓,小亮吃了总量的÷,那么小王吃的是剩下的部)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分,也就是总量的÷,这与单位“1”的多少无关,由(一)审题习惯缺失。“直觉思维”泛滥),小学生的审题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于单位“1”相同,÷>÷,所

7、以÷对应的量一定大于)))步形成的。在学生的每次作业和试卷中,我们总会1÷对应的量,这就可以清楚地判断小王吃得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不是不会做通过比较分析,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五年级题,而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有的时遇到的该类题的共同点,随后及时跟进练习,沟甚至根本不去看题目的意思,比如本题中就有不少通比较现在遇到的题与五年级时遇到的题之间的学生是凭直觉得出答案的。差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