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8833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挖掘教材内涵 实施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挖掘教材内涵实施有效教学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积极选择、有效重组以及完善整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和质量,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关键词:挖掘;加工;生活化;开放;动态《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加工”过程是建立在教学论的基础上的,对教材进
2、行积极选择、有效重组以及完善整合等,使教材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转化为学生显性、现实的创造力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和质量,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笔者结合对《标准》的进一步研读,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把“已完成”的数学加工成“未完成”的数学《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于教师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创新水平相对较低(但对学生来说往往却是一次发展,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才导致了质的飞跃),容易导致教师按自己思路把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因此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阅读角度(从教师到学生),降低思维层次(从已知到未知),把“已知”的数学知识当作“未完成”的数学来教学,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讨论和探索的学习材料。例如,教学“求平均数”这一课,课始,教师首先用移多补少的动手操作题形象地阐述了求“平均数”的意义。接着,教者把课本中的例题转化为学生讨论和探索的学习材料,比较哪一个组同学更高,你能想出什么合理的办法呢?这时,学生充分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讨论、交流,最后得出:一个组的身高情况与总和有关,但又不能直接比总和,因为两组人数不相等。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两个组都找一个“中等个子”的同学来比较。师这时指
4、出:这个办法好!但第一组有5个同学,第二组有6个同学,如何找出各自的“中等个子”呢?讨论进行到关键处时,同学们又提出了许多方案,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了几种方法,并着重研究了第3种方法即用身高总和除以人数,从而得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很显然,这里教师以一个“未知者”的身份参与了这场讨论活动,并在关键处加以“引导”、“点拨”。学生不仅掌握了一种方法,更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创造,这才是真正的数学教学目的所在。二、把“陌生”的数学加工成“熟悉”的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深化对新知识
5、的认识。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就学习机制而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最后都是呈现为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模式并对已有知识模式进行调整(皮亚杰语)。但数学教材限于本身的编写篇幅,不可能对所有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都作阐述、讲解,而大多只是一单元一单元地介绍某个数学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契合点,从而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教材例题为: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教者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不断设疑激思,使“老生常谈”的例子得以体现新的意义。首先,学生用已
6、学过的整数应用题解法:30÷(30÷10+30÷15)=6(天)后,教师将题中“30千米”扩大为“60千米”、“90千米”或缩小为“15千米”,其结果都是6天。学生一次生疑。再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15÷(15÷10+15÷15)=6(天)30÷(30÷10+30÷15)=6(天)60÷(60÷10+60÷15)=6(天)90÷(90÷10+90÷15)=6(天)提出:如果是a千米要修几天呢?二次生疑。师生共同演算,得出仍为6天。从而推到修路天数与总长度无关,不妨用单位“1”表示,得出一般算法:1÷(1/10+1/15)=6天。此时仍然是“点”到”点”的迁
7、移,教者不妨再次设疑,作发散性的推论,出示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甲、乙两地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10小时,慢车从乙地到甲地要行15小时,两车同开几小时相遇?也可得到一般解法:1÷(1/10+1/15)=6小时。从整数应用题到工程应用题,再到行程应用题,学生不是孤立地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而是在发展、联系的过程中把握了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数学素养的发展,使其认识到新知识就在旧知识的孕育转化之中。三、把“课本化”的数学加工成“生活化”的数学《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当前的数学教材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现实,许多教师也习
8、惯于用典型的例题和一些略加变化的练习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