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黄疸等的区别.ppt

胁痛、黄疸等的区别.ppt

ID:51961552

大小:2.71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6

胁痛、黄疸等的区别.ppt_第1页
胁痛、黄疸等的区别.ppt_第2页
胁痛、黄疸等的区别.ppt_第3页
胁痛、黄疸等的区别.ppt_第4页
胁痛、黄疸等的区别.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胁痛、黄疸等的区别.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胁痛、黄疸、积聚和鼓胀的区别与联系定义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鼓胀:系因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是指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病证。区别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病名临床症状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皮肤

2、表面颜面部身黄目黄皮色苍黄、脉络暴露,颈、胸部出现血痣,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见肝掌四肢腹部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胁痛腹胀积证:以腹部触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块,或胀或痛为临床特征。聚证:以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发作时可见腹部气聚胀满,缓解时则气聚胀满消失腹胀大如鼓,有时可见双下肢浮肿病程病势实证:病程短,来势急虚证:病程长,来势缓阳黄:发病急,病程短阴黄:病程长,病势缓聚证病程较短,积证病程长,预后较差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伴随症状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常伴身热,口干苦

3、。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常伴纳少、乏力积证—常有脾虚伴随症,消瘦明显聚证—可有脾虚伴随症,消瘦不明显常伴胁腹疼痛,食少,神疲乏力,尿少,有出血倾向病名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病因1、情志不遂(暴怒、抑郁、忧思)2、跌仆损伤3、饮食所伤4、外感湿邪5、劳欲久病1、外感湿热疫毒:暑湿、湿热、疫毒2.内伤饮食、劳倦(1)过食洒热甘肥或饮食不洁(2)饮食饥饱、生冷或劳倦病后伤脾1、情志抑郁,气滞血瘀2、饮食内伤,酿生痰浊3、邪毒停留,胶结阻滞4、黄疽、胁痛病后,湿浊留恋,气血蕴结1.情志所伤2.酒食不节3.劳欲过度4.脾虚食积5

4、.感染血吸虫6.黄疸、积聚失治黄疸本由湿热、寒湿所致病机病机:肝络失和不通则痛(实证:气滞、血瘀、湿热不荣则痛(虚证:肝络失养)病机: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由于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而发生黄疸。聚证以气机阻滞为先,积证以瘀血凝结为要病机重点为肝睥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腹中。其特点为本虚标实。治疗原则胁痛的治疗着眼于肝胆,分虚实而治。实证宜理气、活血通络、清热祛湿;虚证宜滋阴养血柔肝。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

5、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基本大法:调气理血聚证:重在调气,疏肝理气,行气消聚积证:重在理血,活血化瘀,散结软坚(1)本病初期,多肝脾失调,气滞湿阻。宜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可用峻剂逐水。(2)病程日久或素体虚弱,为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治宜健脾,温肾和滋养肝肾。联系病位:1.均属于肝胆系病症。病位在肝,但有时会涉及脾肾病因:1)情志失常:肝失疏泄2)饮食所伤3)病后所致:1.黄疸、胁痛、积聚或鼓胀病后,邪气留恋,气血蕴结;2.感染虫毒(血吸虫等);3.肝脾不和,气血凝滞联系症候:黄疸、积聚的某些

6、症候或疾病的某些阶段可以伴有一侧或两侧胁肋部位疼痛。病理因素:胁痛、积聚、鼓胀的病理因素均与气滞、血瘀相关。联系肝郁气滞会出现胁痛,气滞血瘀,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就会出现黄疸。肝气郁结,气血不畅,积于胁下,就是积聚,进而影响气血津液,就是鼓胀。谢谢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