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王波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腹腔壁腹膜与脏腹膜的急性炎症一、概念解剖生理概要图例腹膜解剖图腹膜的解剖生理1.解剖腹膜是一层很薄的浆膜.分脏层和壁层.脏层—复盖内赃表面,受内脏神经(植物N)支配.对疼痛不敏感定位差,对牵拉膨胀敏感.壁层腹膜—复盖于腹壁盆腔内面.受躯体神经(周围N)支配,对疼痛敏感定位准确.腹腔大腹腔---壁层和脏层腹膜之间腔隙小腹腔—胃和小网膜后方胰腺前方之间腔隙.经小网膜孔与大腹腔相通.网膜大网膜—连接胃与横结肠悬垂于小肠前,又称胃结肠韧带.小网膜–连接肝胃十二指肠
2、的腹膜.2.生理功能(1).分泌功能—每日约分泌150ml液体润滑内脏.当受刺激时分泌增多.(2).吸收功能—有强大的吸收作用可吸收积液,血液,空气.上腹大于下腹.(3).防御功能—渗出液中含大量吞噬细胞吞噬侵入的细菌异物.下腹大于上腹.(4).修复功能—当腹膜受损时,纤维蛋白渗出沉积形成粘连,防止感染扩散并修复受损组织.但广泛粘连易引起肠梗阻.分类1、病变范围分类按病变范围1、 局限性—局限于腹部一个象限(即1/4).2、弥漫性—病变超过一个象限.2、病因分类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是由于腹腔内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炎症或外
3、伤引起腹脏内脏器破裂穿孔.占整个腹膜炎的98%.致病菌以G-大肠杆菌厌氧菌为主引起的混合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少见,腹腔内无原发病.病原菌通过血行或淋巴管到达腹腔引起.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和婴儿.常因抵抗低下,在上感,丹毒,肾病等疾病的过程中发生.发病率占2%.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约占70%),肺炎双球菌(约占30%)为主.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诊断检查继发性腹膜炎腹腔内脏器穿孔腹腔内脏器损伤破裂腹腔内脏器炎症扩散腹部手术污染、吻合口瘘原发性腹膜炎:血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病源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后退病因病理1、
4、分泌作用:消化液,粪便细菌等入腹腔→刺激腹膜分泌大量液体(同时伴反射性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紊乱,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低血容量性休克.腹腔内细菌繁殖.2、腹膜吸收—吸收腹腔液时,细菌和毒素吸收入血引起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死亡.3、肠麻痹--引起肠管高度膨胀压迫膈肌,影响心肺功能,加重休克.4、结局:轻者,网膜包裹、炎症局限形成脓肿或局限性腹膜炎;其他可有粘连性肠梗阻后退腹腔脓肿症状:1.腹痛:最主要的症状,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原发病灶处最明显2.恶心、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后期为麻痹性肠梗阻所致.3.体温
5、、脉搏变化:体温升高,脉搏加快4.感染、中毒症状: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脱水,酸中毒,休克表现体征:视诊:腹胀明显,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触诊: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称为腹膜刺激征叩诊:鼓音、可有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或移动性浊音阳性听诊:肠麻痹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血液检查:2.腹部平片:胃肠穿孔有膈下游离气体3.直肠指诊:直肠前壁饱满有压痛,提示盆腔感染或脓肿形成4.B超检查5.腹腔穿刺1.原发性腹膜炎:脓性,色白、黄或草绿,均可无臭味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色黄,含胆汁,混浊,碱性,不臭
6、(淀粉酶含量可高)3.肠绞窄坏死:血性液,常有腥臭味4.阑尾炎穿孔:脓性,色白或微黄,混浊,稀、稍臭或无臭味5.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性液,一般无臭味(淀粉酶含量很高)6.肝脾破裂:鲜血,放置数分钟不易凝固处理原则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清理或引流腹腔,促使脓液渗液局限,控制及消散炎症治疗(一).手术治疗1.适应证(1).凡继发性腹膜炎诊断成立立即手术.(2).诊断不明确的腹膜炎或经非手术治疗观察8一12小时无效者.2.方法(1).术前准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失调,防治休克,抗感染,止痛,备皮,合血等.(2)
7、.处理原发灶:如胃穿孔作胃大部切除或穿孔修补术.(3).清理腹腔:清除干净腹腔内的脓液及异物.(4).腹腔引流:术毕腹腔内放血浆引流管.(二).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原发性或盆腔炎引起的或诊断尚未明确的腹膜炎.(2).急性腹膜炎超过48—72小时已局限.2.方法(1).体位:半卧位(2).禁食胃肠减压(3).补液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失调,防治休克.(4).抗感染:选择针对性强的二联以上抗生素.(5).止痛:对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已定的可用止痛药.(6).中药:对炎症已好转可进饮食的病人可服中药.护理诊断㈠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
8、,腹腔内及肠道内液体积聚有关㈡疼痛与腹膜受炎症刺激有关㈢体温过高与感染毒素吸收有关㈣焦虑与疼痛及感染中毒有关㈤潜在并发症休克、麻痹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等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2.半卧位3.禁食4.胃肠减压5.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6.抗感染7.营养支持8.对症护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