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180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5
《中医药健肠饮治疗慢性肠炎疗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健肠饮治疗慢性肠炎疗效研究 摘要:临床把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称之为慢性肠炎,其发病原因存在很多因数,通常认为是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也可能是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致病。本文通过抽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药健肠饮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中医药;慢性肠炎;临床把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称之为慢性肠炎,其特征发病慢,病程长。临床症状显示为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严重患者者有粘液便或水样便[1]。本文
2、回归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药健肠饮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现概述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本医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肠炎患者,男性90例,女性患者70例,平均年龄为45.2岁;所有患者病程在3个月~20年之间。1.2治疗方法配制中医健肠饮:黄芪30g,茯苓30g,炒薏仁30g,益智仁18g,党参15g,陈皮8g,木香5g,山药20g,炒扁豆30g,白术15g,甘草5g,白芍18g,砂仁10g,车前子20g,芡实515g;加入适当的水煎服,400m
3、l/次,每天2次,早晚温服,6天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调整疗程,本组患者使用了1~3个疗程。1.3疗效评价康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正常,患者身体其他指标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大便适当降低;无效:腹泻、肠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更为严重。2结果本组160慢性肠炎患者,治愈96例,有效64例,无效0例;所用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现象。3讨论慢性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显的肠道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病因数多数情况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和反常的作息时间所导致,另外急性肠炎延治或误治也会
4、诱发,胃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逐渐加重,其表面片状黄色渗出物,呈弥漫性形成;粘膜皱壁层糜烂面加深或出血量大;表层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更加严重,因粘膜血管损伤严重伴出血,更明显可见血浆外渗,粘膜下层有出血,水肿甚至穿孔,或发现肠粘膜紊乱、肠痉挛、肠曲缩短,胃肠或肠曲之间瘘管、结肠袋形成加深或消失、充盈缺损等等,有时可伴发肠憩肉,或直肠恶变、结肠恶变病变都有可能是其发病因数。5发病早期临床症状显示为全身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
5、休克出血表现。消系统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另外长期腹部会出现腹部隐隐作痛迹象。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肠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中医上慢性肠炎分为脾肾阳虚型、肝气乘脾型、肝脾不和型、脾虚伤食型等,及时发现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组患者使用中药健肠饮治疗,健肠饮有温肾、涩肠、止泻、补气、健脾、升阳等功效。中药
6、健肠饮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药剂,如脾肾阳虚型患者,临床表现为早晨大便急迫,腹痛难耐,泄后便舒,惧寒怕冷,舌头淡红,脉象不明显[2]。这种情况可在中医健肠饮配方中适当加入五味子10g,吴茱萸10g,补骨脂10g,肉蔻10g,干姜5g,附子5g;而肝气乘脾型患者,痛泻要方为主,可加入豆蔻10g,诃子10g,升麻5g;对于肝脾不和型患者,取消中医健肠饮配方中的黄芪、党参、芡实,加入柴胡12g,乌梅10g,川楝子10g,防风10g;脾虚伤食患者,适当加入焦麦芽30g,鸡内金15g,木瓜10g,焦神曲30g
7、,焦山楂30g[3]。5在平时生活中,如常常暴饮暴食、长吃生冷、辛辣等食物,很轻易就会造成脾胃变混,难分清浊,化热久蓄,互结湿热,妨碍气机,最后阻碍肠道流畅,腹部疼痛,腹泻难止,大便粘滞很难排出。所以,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预防,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旺不易受邪;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对于患上慢性肠炎的患者,平时除了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外,要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汤等。若虚寒腹痛泄泻者,亦可予以淡姜汤饮之,以温振脾阳,调和胃气。忌食辛辣炙B0
8、32、肥甘厚味之品。另外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总而言之,慢性肠炎在中医里面属于泄泻、久泻、黎明泻、腹部疼痛等范围,是临床多见的一种多发病,通常反复发作,病程反复,治疗起来非常困难。本组慢性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药健肠饮治疗,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病程短以及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等诸多优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马建萍,赵仁,何剑莉,楚国庆,刘长虎,杨治花,折虹,丁喆,海平.中药制剂直肠外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